本报讯(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俞峰波)近日,教育部区域智慧教育实践经验交流活动在萧举行。活动现场,萧山经验收获了来自广州市黄埔区老师们的一致点赞。
在红垦学校的现场教学中,孩子们的课桌上,除了纸、笔,还摆放着一台平板电脑,老师手中还拿着一个特别的教学工具——VR眼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孩子们在这样的智慧课堂中,感受日食的过程,了解日食背后的科学知识。生动的课堂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实验校,近年来,红垦学校一直致力于把人工智能和校园环境、课堂教学相结合。“小飞”是红垦学校学生们熟悉的“小伙伴”。创客课堂上,孩子们还利用小飞的“能听会说”功能,基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运用编程语言工具,让小飞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通过语音转文字以及智能语音合成等,构建一个智能门铃,不用直接和门外沟通,以防不法分子了解家中大人不在家的情况等。
这是萧山智慧教育的一个缩影。一方面,萧山整合学校需求,推动“硬件”升级。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有44间标准化人工智能实验室,同时迭代升级STEAM科创中心87间,为人工智能教学普及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强人工智能课程资源的整合、构建,推动师资的培育,提升“软件”能级。如依托萧山区美好教育云平台增设“人工智能”板块,实现区域内人工智能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研发区本统编课程,分阶段在全区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和通识教育;将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萧山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打破学科界限,组建AI教研团队,通过兴趣课、社团课、课后服务等多种形式,形成独具学校特色的人工智能课程生态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等。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2018年开始,萧山连年举办“任务挑战赛、创意智造、人工智能作品展示”等三大部分组成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大赛,近几年参赛人数成倍增加。
近年来,萧山区先后被列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我们计划三年内创建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以区校一体推进为宗旨,实现区域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