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4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隔数年拿到赔偿金 司法救助撑起“暖心伞”

  本报讯(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萧检)“赔偿金拿到了,感谢检察机关还为我申请到了司法救助金。”前几天,区检察院检察官陶玲玲收到当事人的短信后如释重负。这是她参与区检察院刑民一体化办案试点工作后,办理的一起特殊案件。

  事情还得从2018年说起。潘某在路上行走时,被一辆小轿车撞倒,头部受伤。事后经交管部门认定,小轿车司机李某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因双方对赔偿数额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2019年10月,潘某向区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判决李某赔偿潘某15万余元。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急需诊疗费的潘某多次联系李某均未果,于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依法拍卖了李某名下的一辆小轿车,潘某因此受偿2万余元。而此后,潘某就再也没拿到过赔偿款。直到近期,法院执行庭经调查发现,李某名下使用的银行账户在该案判决生效至立案执行时,不仅有数万元资金进出,还有购买二手车、娱乐消费等支出。

  法院认为,李某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赔付义务,遂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相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2023年6月,李某因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公安机关移送至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区检察院采用刑民一体化机制办理该案。

  检察官经调查核实了解到,潘某是外来务工人员,突如其来的这场车祸,使他们原本就不宽裕的生活雪上加霜。出院后,潘某生活很难自理,更无法外出工作。由于赔偿款迟迟不到位,他的治疗也因此被耽搁。

  另一边,被执行人李某也多次向检察机关表达了自己的难处:“我真的经济很困难……”为核实李某的陈述,承办检察官仔细核对了李某账户的资金明细,并向相关证人取证,证实李某多年来主要靠打零工为生,个别娱乐消费是谈生意所需,购买二手车也是为了拉货挣钱。

  在随后的调查中,检察官注意到一个细节——李某经常向一个账户转账。经核查,那个账户是李某姐姐的,李某转账的钱,是给女儿的生活费。

  一边是长期未获赔的申请执行人,一边是赔偿能力有限的被执行人,如何妥善办理好这起案件呢?多方权衡之下,检察官认为积极促成双方和解,才是化解这场矛盾纠纷的最佳途径。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检察官多次对李某进行释法说理,李某的态度有所缓和。他积极认罪,并表示愿意拿出有限的积蓄对潘某进行赔偿。检察官又与潘某及其子女进行沟通,向他们说明李某的实际情况和认罪态度,得到了潘某一家人的理解。

  最终,李某向亲戚朋友多方筹措,终于凑齐了7万元赔偿款,双方在检察机关的主持下达成了和解协议。

  2023年10月12日,区检察院就此案件召开公开听证会。听证员、人民监督员一致认为,对李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较为妥当。结合该案案情和听证意见,检察机关最终依法对李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案子办结后,检察官联系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潘某申请了司法救助金。近日,2.5万元司法救助金被发放到了潘某手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题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影像
萧山文旅市场“开门红”
丰北社区: 楼宇服务站积极开展就业帮扶
红色巡展
天逸社区: 四季主题草坪音乐会收官
时隔数年拿到赔偿金 司法救助撑起“暖心伞”
男童不慎落水 邻居飞奔救人
两年前装空调引发邻里矛盾 社区金秋驿站成功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