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俞楠)政协提案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回应着人民的热切期待。昨日,记者从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秘书处提案工作组了解到,截至1月18日18时30分,共收到以提案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372件,其中以集体名义提出13件,委员联名提出250件,委员个人提出109件。
其中,涉及经济创新发展方面的有80件,涉及城市能级攀登方面的有104件,涉及社会共富提质方面的有115件,涉及人文兴盛活力方面的有73件。
创新、文旅成为“热词”
新的一年,萧山提出要在后亚运时代,打开新通道,创造新业绩。如何做强发展引擎,政协委员们也是聚焦中心工作,群策群力,其中创新、文旅也成为了提案中的“热词”。
来自经济界别的委员们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强区战略,加速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通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等构建一流创新创业生态。此外,委员们还提到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推动“数实融合”发展、建立总部企业培育机制等等,为萧山加快经济创新发展积极献策。
后亚运时代,如何抓住盛会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挖掘萧山特有的文化资源,推动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委员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如厚植萧山文化底蕴、引育品牌赛事活动、推进乡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等等,以期在后亚运时代撑开萧山世界级文旅新场景。
民生类提案数量占比第一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今年,涉及社会民生福祉方面的提案数量仍占比第一。
如农工党区基层委的委员们提出要推进基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文艺界别的委员们提出要聚焦“一老一小”打造新型社区服务圈;医药卫生界别的委员们提出要构建非急救医疗转运系统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新闻出版界别的委员们提出要进一步做精“尚学萧山”教育品牌。
此外,还有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提升南门江两岸景观、完善城市公园配套设施、增强社会应急救援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委员们关注着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
细细翻阅,372件提案,每一件提案、每一条建议都与萧山发展“同频”,与群众关切“共振”,字里行间凝结着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初心和智慧,传递着政协履职尽责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