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幼芬
无聊,毒害人的精神。一直被人喂养,是荒诞的。时不时地,与真实的自己促膝长谈,思辨的心灵不空芜。带着“要什么 ,有什么 ,做什么 ”的三连问,我突破算法的包围,从别人的观念中醒来。
有时欣喜,有时煎熬,与同事一起,眼巴巴地看着时间,将校历一周一周地轻轻翻过。长假,是期盼已久的事。满弓,需要休息,以便下一次更好地出发。
放了寒假,紧张的工作节奏,顿时慢了下来,马不停蹄的我,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然而,没有了工作任务,我却像船儿丢了锚,何去何从,时成困惑。
一个懒觉,就睡去半天工夫,时间在不知不觉间蒸发。休闲的身体,不是在睡,就是在吃,就算翻书,也心不在焉,体重噌噌地往上长。
听起来,有凡尔赛的味道。但温热的暖气房,消磨着我的意志,懒散的生活,愚化着我的心智,足不出户,蚕食着我的活力。一匹快速奔跑的马儿,突然收疆束蹄,会受惯性的影响而感到不适吧!从快到慢的切换中,我的心底莫名地生出一些虚无感,是真实的。
消遣,让我有一种朦胧的不安。但最可怕的是,是我中了算法的大招。
时至今日,互联网如火如荼,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人工智能已势不可挡。而计算机算法,更是超越人脑的有限,长驱直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常常,会有朋友向我描绘算法的无孔不入,还投诉,手机的窃听功能越来越强了。与人通话,聊天中提到的问题,几分钟后,就会有相关答案的信息自动推送。关注一个商业培训抖音号,随后就会有同类短视频循迹而至。浏览几个景德镇瓷器直播间,下次打开时,原来妥妥排第一的鲜花直播间就被排在了后面。
算法,真的很高明,它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却是一只嗅觉灵敏的猎狗。
过去,我很忙,它根本无法捕获我。这几天,我有了点闲,却被它纠缠。与那些整天刷美女主播的中年男人、日夜耽溺于游戏的网瘾少年与不停搜小视频找乐子的无聊大妈一样,我开始机不释手,失去节制。屏幕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比喧嚣的街头更热闹,流连于几个直播平台,看戏买花赏瓷器,我不亦乐乎,饶有兴趣。
算法,很强大,似乎有一种魔力。稍不留神,它就攻破我的城池,侵入我的手机,在生活中占得一席之地。我像一只被煮在温水里的青蛙,失去了敏锐的觉知。我的自由意志被悄悄地掳走。被掌控的感觉很糟糕,我知道,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入了算法的坑,我得琢磨琢磨它。
依我旧时的理解,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多用在数学领域。百度查询,才知,“算法,是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而计算机算法,是以一步接一步的方式,详细描述计算机如何将输入转化为所要求的输出的过程……无论算法有多么复杂,都必须在有限步骤之后结束并终止运行。”
从文字理解,算法,就是以信息输入与输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我打开“Z视介有戏”直播平台,手机就读到“这是一枚越迷”的信息,此后,系统就将该平台置顶,以便我看到更多的好戏。
善解人意的算法,成功的秘诀,在于深度的同理心与共情力呢!它与宇宙共享一个法则——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生长!但它不懂,人的自由意志,不可剥夺,选择决定人生。
好消息是,它有限运行,可以终止。
回想那些算法无法跟踪我的日子,是忙碌而充实的。我的注意力,沉浸在纷呈事件的应对与处理之中,专注于自己,心无旁骛。而我稍有得空,视手机为友,把关注的重点,朝向了外界,游移在万花筒中,迷失了自我。由此,我似乎找到了一个赢过算法的心法,那就是——管好注意力,笃定朝自己的目标前进。对自己始终充满好奇,将别人的声音视为伴奏。
“人是一支能思想的芦苇”,这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兼哲学家帕斯卡的名言。他用芦苇说明人的渺小与卑贱,但只要有独特的思想,就有高贵的尊严。
无聊,毒害人的精神。一直被人喂养,是荒诞的。一个被废黜了的国王,虽坐于宝座,也焦灼不安,忧思不断。时不时地,与真实的自己促膝长谈,思辨的心灵不空芜。带着“要什么 ,有什么 ,做什么 ”的三连问,我突破算法的包围,从别人的观念中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