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惑科百特的“膜”法世界

——经济向新行·聚焦萧山民企新质生产力实践探索

  ■区委报道组 蔡卡特 毛越 李展

  沿着时代高架一路向南,一下高架,便进入了萧山的“膜”法世界。

  这里是萧山的“城市末梢”。但谁能想到,14年前,在还没有快速路的时代,科百特创始人张应民,拿下了在河上的第一块18亩工业用地,将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安家于河上的青山绿水间,这份魄力与远见为科百特日后成为“膜”界黑马埋下伏笔。

  正是这14年的行业深耕,令科百特不仅成为萧山百强企业前五强,更成长为世界先进的创新型膜过滤企业,用科技创新点亮“膜”法。

  带着好奇,我们走进科百特。身处企业澎湃的创新氛围中,我们有了这样一些疑问:

  比如,厂区灰色外墙上,为什么标注着“泰能工厂”“威凌工厂”等等字样?

  又如,一件“绿色大脑”造型的公共艺术品,矗立在科百路南入口,它想告诉大家什么?

  再如,科百路上十多个彩色的集装箱“盒子”,又是做什么用的?

  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走进了这家全球过滤膜行业排名前三企业的奇思妙想里。

  “命名法则”

  先讲第一个问题,关于“命名法则”。

  解惑者是科百特品牌公共事务总监韩磊,“河上镇一如既往支持我们,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后,我们租了下来,主要用于中试,这样的租赁厂区有将近10个。”

  她说,“泰能是租赁厂区原先的企业名称,用它们来命名我们的中试厂区,更多是一种对老企业的致敬。”

  与租赁厂区不一样,科百特的自持厂区,则按“C+数字”的组合来命名。C,就是科百特英文Cobetter的首字母,数字1、2、3……则是科百特在河上拿地的序号。

  C13,是科百特在河上拿下的最新一块工业用地,将用于半导体超纯水制程中至关重要的氟材料及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

  “超纯水是集成电路领域非常重要的化学用品,它的储存和运输,要用到专用的桶和管道等,以防止其渗漏和确保其纯净度等。”韩磊说,“目前国内还没有企业能做这种。尽管很难打入这一市场,一旦打入,攻克的将是整个行业标准。”就像韩磊的“自我评价”,科百特就是典型的逆境生长的企业,目前高利润的膜材料产品,都是三到四年前研发的,这属于它的战略储备。

  提起对C1到C13最如数家珍的,还得是科百特办公室主任谭默晗。他是科百特安家河上后的第一批员工,见证并参与创造了科百特的河上奇缘——厂房面积从18亩增加到如今的满产180亩、在建300亩,员工数量从200多人增加到6000多人。

  “C1刚投产时,我就过来了。从C1到C13的厂房都是我设计的。”显然,谭默晗的自豪溢于言表。现在,谭默晗夫妻俩都在科百特。

  两类厂区不同的“命名法则”,其实是科百特对每个时代不同企业的致敬。

  科百特对河上、对萧山的积极“回应”和美好“拥抱”,体现在90%的厂区在萧山、90%的营收在萧山,近100%的税收在萧山。特别是近五年,科百特在半导体和生命科学等领域持续发力,跑出了年均复合增长率30%的加速度。年轻的科百特与千年古镇河上持续演绎着“双螺旋上升”的新时代传奇,安心编织着“膜”法世界,更用科技创新的“膜”力不断焕新高质量发展的“魔力”。

  “膜”界焕新

  第二个问题,要回答“大脑”的问题。

  这个雕塑作品的创作者,是浙江十大夜经济地标之一的杭州大运河萧山火车西站段历史文化街区东巢的创始人丁波。“我们从科百特研发的过滤膜内部孔径中找到了灵感,像极了人类大脑,它也因此成了整个河上膜材料小镇的Logo。”

  事实上,科百特的“膜”力,靠的就是这“大脑”状的膜结构。

  走进科百特企业展厅,谭默晗非常自豪地让笔者拿起其中一款1纳米规格的膜材料产品。“是不是很轻,就这么个10厘米长的小物件,值2万美金。”

  笔者将其握在手心感受它的“重量”,难以想象“轻飘飘”的它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并在光刻机上迸发出强劲“膜”力。

  我们通过谭默晗的自问自答来获得解密结果。             (下转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财经
我国已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督察浙江省动员会在杭州召开
“五一”假期我区销售额同比增长23%
我区再添3所浙江省校园足球基地学校
我区召开“三源治理”行业主管部门推进会
解惑科百特的“膜”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