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0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代表融入基层治理 民主实践深入人心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周珂  通讯员  郭彧杰)如果说主干道是城市的“面子”,那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它犹如城市的“毛细血管”,关系着市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在盈丰街道丰北社区,就有一条需要治理的背街小巷。

  “富业巷两边餐饮业态丰富,一到用餐高峰,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就把这里堵得水泄不通,连行人走路都困难。”一次选民接待活动中,区人大代表、丰北社区党委书记顾志山了解到了群众的这桩“烦心事”。

  民以食为天,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富业巷的问题?多次走访选民,充分了解需求后,顾志山邀请相关部门与群众共同参加丰北圆桌议事会,制定整治方案,一方面社区派专人维持秩序,另一方面利用路边空地打造停车场,并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停车场由谁出资?”“收益如何分配?”顾志山多次牵头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股民代表大会等商讨相关事宜,却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对,因为由经联社提供资金会影响年底分红。顾志山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讲清停车场能给富业巷带来的改变:从长远看,是能收回投资本金的,村集体还能多一份收入。最终,顾志山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村集体同意通过方案。现在相关工程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如今,富业巷里,行人、汽车、外卖小哥各行其道,这条城市的“毛细血管”又恢复了往日的畅通。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富业巷的改变,离不开人大代表将履职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末梢”,“我们扎根社区一线,对身边群众的大小事也更了解,也能更好地反映群众的心声,更加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顾志山说。

  人大代表倾力满足“民之所盼”,让丰北社区迎来崭新面貌。那么,在益农镇群围村,人大代表又该如何把准履职方向,让“穷”围突围?

  十几年前,群围村村集体负债累累、矛盾错综复杂、群众上访不断,被戏称为“穷围村”。如今,在市、区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郑剑锋的带领下,群围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0余万元,并做到了连续10年无信访。

  群围蝶变,离不开一场场开在选民家的“煮茶圆桌会”。作为主持人,郑剑锋在会上收集、记录着选民的意见建议,“晚上,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动,大家围坐在圆桌边,来一杯饭后的热茶,几番寒暄后,一起说说心里话,用沟通解决实际问题。”

  村民们都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村集体收入,让村里又美又富。为此,郑剑锋带领打造了全区唯一的整村光伏项目,借光生金,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120万元左右的收入。今年,群围村还计划带动附近村庄,共同加入“渔光互补”项目。在确保光伏发电的同时,实现水耕农业的功能,探索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径。

  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才能找到各方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每次圆桌会结束之际,郑剑锋都会告诉选民:“有问题了,随时可通过电话、数智平台‘村民有话说’去提,我们保证24小时内答复。”

  从贫困村到“富”与“美”的同频共振,郑剑锋一直坚持,在农村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得到村民的理解,让“村民有话说”,“‘煮茶圆桌会’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人大代表能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声’入人心,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找到了归属感。”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到,萧山的人大代表们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关心公共事务,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共建生根在基层,让群众真真切切享受到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生活
   第08版:文化 悦读
我区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开辟优待通道
我区举办党建引领社会组织 助力高质量发展展演活动
杭州至大阪 全货机航线开通
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为萧山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代表融入基层治理 民主实践深入人心
赵敏飞:无声世界里的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