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上军
近几年,在出版界,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翻译”中国古本、展现精彩纷呈的华夏历史,成为一种潮流,比较有名的如《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品三国》等。
用当今话语书写历史鸿篇,并非易事,既要有深厚的古汉语功底,也需要有真切反映历史原味的笔力。从这个视角衡量,新近出版的《大道长安》无疑是成功之作。
作者赵庆胜,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士,长期在浙江工作,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此前已出版《岁月是片澎湃的海》(散文集)、《大江安澜》等著作。
这本书,从唐高祖李渊如何从隋朝封疆大吏演变为一代开国皇帝写起,直至290年后,其子孙——唐朝末代皇帝被大臣朱温所杀。其过程跌宕起伏、充满血雨腥风,全景再现了既光彩熠熠、波澜壮阔,又荡气回肠、历历在目的长安往事。其间,有万国来贺、疆域广阔的太平盛世,也有民生凋敝、诸侯造反的不堪往事,威武果敢、励精图治的李氏皇帝令人赞叹,碌碌无为、昏庸无能的皇子皇孙让人哀叹。
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甘露之变、黄巢起义,无论是耳熟能详的唐朝重大历史事件,还是鲜为人知的唐代历史转折点故事,本书几乎均有细节展现,要言不烦。
此书的其中一大特点还有,引用古文典籍原话,但均有通俗解释。古文涉及不多,但该出现时出现,增强了可信度,作者有选择地引经据典,但又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接受度。把290年历史浓缩于上下两册书中,作者相应取舍、概述,其对大唐历史的掌握可谓烂熟于心,有机融入了作家对大唐历史发展及其中人物所作所为的一些精辟观点。正如作家郑晓林所言,这本书能达到这种程度,没上45岁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60万言巨作自始至终颇有气势,其中抒发的一些诗句恰到好处,无卖弄之感,更无故作深沉之感。诗句让文章多了些厚重感、人文美。
《大道长安》是唐朝历史的铺叙,也是唐朝人物的展现。从权臣狄仁杰、郭子仪、姚崇、李泌到文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初唐四杰,茶人陆羽、僧人玄奘等,在历史的镜头中,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栩栩如生,各有千秋。就如序中所言:书中每篇文章看似独立成篇,自成风景,其实又串珠成链,交相辉映,二百九十年的大唐王朝,犹如一幅跌宕起伏的绵长画卷,透过历史缝隙,连缀起千年前帝王将相更迭的风云、文人士子唱和的咏叹、后宫粉黛纷争的悲凉、佛道人物修为的洒脱。
掩卷沉思,《大道长安》彰显历史大散文所传递的文化功能:
不愧是为官者的一面镜鉴。大唐兴衰,是中国封建历史周期其中的一段。凡勤政为民、广揽贤才、广纳谏言、公正开明的时代,其基业发展必定欣欣向荣,国家盛世再现;反之,民怨载道、诸侯纷争、局势动荡、外族入侵。宦官当道是其中一害,唐武宗期间权倾一时的宦官仇士良,在离开长安时,竟然嚣张地向为他送行的宦官们传授控制自己主子的秘诀。
这显然是一本值得参考的知识本。唐朝乃中国诗文的顶峰时期,书中,作者专门单篇成章,把最有成就的文人介绍给大家,内容详尽,细节生动;浪漫大气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积极乐观的白居易,以及绝代风华的元稹。虽然这些文人墨客让人耳熟能详,但他们背后的历史却又鲜为人知。他们的人生虽然充满艰辛和磨难,却一生都在向着心中的长安进发,最终成为王朝文脉的高贵主宰者,使得威加海内的大唐王朝从此多了一张流芳千古的文化名片。
据记载,有一次,李白给皇帝写诗前,特意叫一旁的权奸高力士脱靴,得罪了高力士。脱靴一事讹传也好、戏说也罢,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后人拂去历史尘埃,看到了一个狂妄不羁、蔑视权贵,不一样的诗人——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