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永敢
我的家乡在钱塘江南岸。百年沧桑,她从荒蛮沙洲走来。曾经的这里,钱塘江水进进出出,潮涨潮退,一块块沙头,形成一片片沙洲。杂草是疯长的,河道是流化的,小路是沙土的,大地是无主的。
东沙大地坍江,人们逐宜而往,领着家眷,拖儿带女,纷纷逃难而来,集聚开垦。在这块土地上,开灶启程,艰辛农耕,繁衍生息。这里的人们:点过煤油灯,住过破草房,喝过盐咸水,经历过缺吃少穿的艰难时光。
1949年,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1957年,凭着对新社会的满腔热爱,遵循“水利是农业命脉”的教诲,故土上的农民,激情澎湃,热火朝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开挖河道,排灌水利,前、后解放河应运而生,一脉水系,成了拯救生灵的润泽,于是,大地成方,水渠成网,道路纵横,良田阡陌,使这方土地成为发展农业的优质资源。勤劳的故土人吃苦耐劳,辛勤耕耘,收获棉花、黄麻、麦子,作为工业原料输向远方,为国家贡献。
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这方土地。以宁围农机、传化化工为标志,独领风骚,带来满园春色百花齐放。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平台,为故土大地注入活力与生机,从而使故土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一时间,机器隆隆,烟囱高耸,原料进、产品出,车水马龙,成为喧嚣的海洋。故土的人们,纷纷进入工厂,农民成了工人,实现了身份的第一次转变。
时间开启新纪元,进入新时代,山海崛起。钱塘江时代到来,成为最好的催化剂。故土,悄悄在蝶变。“二产”工业在转向“三产”服务,城市向空中拔节。钱塘江上,多座大桥飞架南北,数条地铁江心涌动,公路隧道穿江而过。故土发展,进入大都市建设快车道。故土的人们,被“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等词汇所激荡,群情激昂,热情高涨,奋进在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上。
展望钱江世纪城,犹如上海的浦东,继奥体博览中心壮观后,杭州城市之星、工业世纪中心、博地中心、浙江财富金融中心、来福士中心等一大批摩天大厦拔地而起,直刺苍穹。
故土,成了杭州大都市南大门,一天一个样,天天在变化。
2016年,G20峰会在这里召开,世界巨头在这里聚集,共商人类命运。2023年,亚运体育健将在这里竞技,展现亚洲辉煌。
故土的人们,跨越了75年光阴,经历了由农民到工人到市民的嬗变。也曾有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作为追寻。改革开放,造就这里翻天覆地。拆迁安置,成为故土的热门话题。他们有过拆迁、安置,再拆迁、再安置的升级经历,总因发展变化一日千里。
我从故土出来,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脑海中的留存与眼前的呈现,总是难以切换,眼前的喧嚣与荒蛮的原野,总是如梦如幻。不能想象,高大建筑群的前生,曾是桑麻棉田,不能想象,车水马龙的背后,曾是晒谷打场。然而,这不是梦,这是实实在在一道风景。
望不见的炊烟,回不去的故土。这就是人民共和国75 年来的创世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