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短路、挤压、高温……消防实验揭秘“导火索”

充电宝缘何变“充电爆”?

  ■首席记者 蒋超  记者 高圣威

  通讯员 孙娜 何欢

  生活中,出门携带充电宝是不少人的“必选项”。然而,充电宝的“暴脾气”也不免让人担心,那些新闻中的“主角”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火爆”出圈呢?

  为全方位了解充电宝在不同场景下的安全状况,近日,萧山消防救援大队开展了一场较为震撼的实验,现场模拟短路、重物挤压、高温及汗水浸透等环境,带大家直观感受充电宝潜藏的危险。

  充电宝起火 可用水扑灭

  实验用的都是常见的便携式充电宝,电流均为1万毫安。首先,工作人员把充满电的充电宝放置在操作台上,随后,手持老虎钳夹住电池的正负极。10多秒钟后,大量白烟从充电宝内喷涌而出,一股浓烈刺鼻的气味迅速弥漫在整个实验区域。此时,测温仪显示屏上的数字急剧攀升,已经超过了400℃。

  “这就是充电宝短路时的状态。”工作人员解释道,充电宝接口部分是裸露在外的,如果把钥匙、硬币等金属物品和充电宝放在一起,万一发生钥匙插入充电宝接口的情况,就可能会引发短路。

  短路情况下,充电宝会持续升温,常见的灭火器没有太大效果,无法使充电宝降温,容易造成复燃。因此,充电宝起火的最佳灭火方式还是用水。“充电宝是电器,用水灭火不会触电吗?”面对大家的疑问,工作人员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充电宝中不是一块完整的电池,而是由好几块锂电池拼接在一起。其中一块电池着火后,就算熄灭了,也可能引发另外电池继续着火或爆炸。水能够渗透到充电宝内部,有效灭火,并且能够给充电宝很好地降温,有效防止复燃。

  另外,充电宝的电池不是直流电,并且电压较低,用水扑灭的话,无需担心触电。

  揭开安全真相 这些“雷区”莫踩

  随后进行的,是模拟外力撞击、挤压充电宝的实验。在空旷的实验场地上,工作人员拿起消防斧,用其背面部分重重地敲击在充电宝上。可以看到,充电宝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裂痕。紧接着,他用锐利的斧刃再次敲击。只听“砰”的一声,充电宝瞬间裂开,浓烟滚滚。

  此时,现场的围观人员不免有些紧张起来,大家纷纷猜测,充电宝何时会发生爆炸。大约2分钟后,随着一声巨响,从壳内弹出的锂电池发生了爆燃!

  从冒烟到爆燃,充电宝不仅承受不了“大力气”,也无法承受“高温考验”。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两款不同品牌的充电宝放置在点燃的木材旁,过了大约3分钟,充电宝便开始冒烟。当工作人员将充电宝直接投入火中时,充电宝发生爆燃,火焰直冲天空。

  据了解,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充电宝内部的电路很容易受损,导致电芯漏液,引发剧烈的化学反应,极有可能造成冒烟、起火甚至爆炸。在给充电宝充电时,千万别将其放置在被子、盒子等不利于散热的地方,也不要让它暴露在阳光直射的高温环境下,否则极易引发自燃爆炸。

  此外,为模拟夏季汗水浸透充电宝的场景,工作人员还在实验桌上准备了一个装满盐水的托盘,将充电宝的锂电池缓缓放入其中。刚一接触盐水,电池表面就开始剧烈反应,大量气泡不断冒出,盐水迅速变得浑浊,黄绿色的液体从电池内部渗出,同时伴随着轻微的吱吱声。没过多久,充电宝表面被腐蚀,并散发出令人不适的刺鼻气味。

  “汗水中的水分与电解液接触后,可能产生微弱化学反应形成气泡,汗水含盐分,具有导电性。”工作人员介绍道,“当然,我们平时不会产生像实验中这么多的盐水或汗水,只是通过这样的实验提醒大家,剧烈运动后,不要用满是汗液的衣服包裹充电宝,以免发生危险。”

  正常情况下,合格的充电宝是安全的,但在使用时仍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经常长时间充电,容易导致充电宝电池处于过度充电的状态,易发生电路故障。消费者购买充电宝时,一定要认准有证书的产品。如果是劣质产品,比如虚标容量,没有防过充保护等的产品,也会增加自燃风险。此外,充电宝是有使用寿命的,根据充电频率,一般可使用2至3年。如果充电宝使用过程中出现明显发热或者出现鼓包等情况,就一定要弃用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教育
充电宝缘何变“充电爆”?
普法讲座走进社区 有老人想立遗嘱养老
星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揭牌 “江星汇”党建品牌发布
搡麻糍
罗婆路社区 技能共富学院正式启动
“短、频、快”5分钟 地铁明星路站接驳专线正式上线
北干街道第三届公益创投末期项目路演举行
红山农场开展 “中医名家红山行”大型义诊活动
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振兴 新街街道新塘头村有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