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位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芯创社区,以信息港小镇为主阵地,聚焦“AI+医疗”发展方向,整合多模态医疗数据,构建AI医疗智能体应用场景,着力打造AI赋能普惠医疗服务引领区、AI医疗应用创新示范区和AI医疗解决方案供给高地,积极成为全国垂直领域“AI+”样板,形成全国最具活力的AI创新创业产业生态。目前,该社区已集聚微医控股等一批产业链企业。
位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芯机社区,依托“中国视谷”窗口园区,以芯片研发、AI服务器产业集群、智能终端产业链为重点,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加快构建“智造+服务+生态”多元空间形态,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三生融合社区,努力成为杭州人工智能高能级产业平台和全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终端设备智造高地。目前,该社区已集聚云尖、紫光、先临三维等AI整机和智能终端企业。
根据计划,萧山将以人工智能三大产业社区为重大支撑,全力打造芯模联动转化高地、AI融合应用创新高地、AI终端设备智造高地和人工智能人才集聚高地。
AI“进”产业
当前,人工智能正由前沿创新转化为现实动能。
这一“转化”,最主要体现就在人工智能逐步融入具体行业、具体企业和具体生活场景。这一过程中,最大看点无疑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如何系统性落地,即“AI如何进产业”。而这正是“萧山之长”。
众所周知,萧山是制造业大区,工业企业多、行业门类全、应用场景广,尤其是化纤纺织行业,是萧山最具代表性的优势主导行业,规上企业数和产值占了全区的1/3、实际产能占到了全国的近10%。可以说,萧山制造业优势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目前,已有一批萧山企业尝鲜“AI+制造”。
正凯集团,一家专注于PET与纺织的本土企业。去年,该集团自主研发了NeoOmni企业级AI平台,集成了数十种LLM大模型、知识库、12个智能体。根据测算,自应用AI智能体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得到“质变”,如知识获取效率提升40%,业务流程自动化率提升60%,运营成本下降63%。眼下,AI给企业带来的红利还在不断释放。
这样的“AI+制造”急先锋还不少。比如,帝凯工业布推出的AI验布方案,设计目标检出率超90%,更直接削减单班人员55%;航民、恒远化纤等企业联合科创平台和AI服务商推出的模型与机器人方案,已从车间走向实用。前不久,萧山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化纤纺织)试点还入选了首批省级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首批试点名单。
根据计划,萧山将从化纤纺织行业入手,以“AI+化纤纺织”为主攻方向,先在化纤纺织行业打样板,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智能体、解决方案,然后再把经验逐步复制到其他行业。这也是萧山“AI+制造”的总体路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