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童宇倩 章泽斌 通讯员 陈翊)日前,2025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在萧山正式开班。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近200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开展为期五天的集中研修与深度交流。
此次高规格研修班落地萧山,既是对本土非遗工作的肯定,更是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遇。研修紧扣新时代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要求,覆盖面广、实践性强、形式新颖,旨在推进跨区域经验共享与技艺交流,全面提升传承人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非遗传承活力。
课程设置上,本次研修涵盖政策理论、传承创新、新媒体传播等多个核心议题,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座谈研讨、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展开。重点课程包括《守正创新——非遗薪火永相传》《非遗传播与活态传承创新实践》等,并安排“非遗传承中的瓶颈与突破”主题座谈及浙江非遗阐释体系现场教学等,推动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
“我觉得做短视频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年轻化,要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非遗的魅力,用他们喜欢的元素去构建自己的脚本;第二是细分化,找准细分领域和赛道,才能更容易突出重围;第三是沉浸式,非遗本身就具备深度体验的特质,可以通过线上‘云体验’与线下体验结合,在线上互动中积累粉丝,并进一步引导至线下。”抖音优秀传统文化科普作者国翠儿在现场分享道。
听完两天课,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刀锻制技艺)传承人根秋单贞深有感触。“我们有手艺,但说实话在宣传推广方面确实经验不足。这次学习收获很大,尤其是案例教学,让我看到传统文化如何借助科技插上翅膀。未来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非遗一定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场,萧山区还特别组织陈列了非遗创新成果展示。萧山花边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丝绸画缋(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葫芦范制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篆香及香器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等代表性项目亮相交流现场,多维度呈现萧山在非遗保护、文创开发与产融结合方面的探索成效。
萧山区文化馆(萧山区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也是对萧山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积极推进,萧山将把握本次珍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进一步汲取各方经验、扩大交流途径,为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