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韵新风交织的潮乡明珠

  ■郦吉仁

  历史长河:

  千年潮声中的文化瑰宝

  赭山社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阳街道西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其名源于山体赤红的土壤。这里不仅是南宋皇家狩猎场的旧址,更因“赭山十景”闻名遐迩。越王勾践曾在此筑百尺楼观海,唐李商隐在此留下“百尺楼高水接天”的诗句,历史底蕴深厚如潮水般奔涌不息。

  明清时期,赭山已是南沙重镇,十大姓氏的商贾云集,形成“百货云集,船泊千艘”的繁华景象。如今,漫步于塘上街与永里路交汇的老街,青石板路、木结构凉棚、茶馆酒肆的遗迹仍依稀可见,仿佛能听见百年前市井的喧嚣。而美女坝观潮的盛名,更让赭山成为钱塘江南岸的文化地标。

  自然与人文:

  山水相依的诗意栖居

  赭山社区依山傍水,北有狮子山,西南有美女山,南临红山,西接钱塘江。山间石质赭红,浮石入水不沉,堪称“萧山一奇”;陆家泉水质清冽,相传为南宋御用之水,引得茶客跨江而来。春日桃花似云,夏日映山红如锦,秋日油菜花金黄,冬日竹林听雷,四季更迭中,赭山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社区内,徐氏家族“源盛里”台门、九庙十三庵的遗迹,以及茶馆、布店、菜摊交织的老街,构成了江南小镇的典型格局。尽管时光流转,老街的房屋略显破败,但那份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温馨与和谐,依然浸润着每一寸土地。

  现代蝶变:

  党建引领下的活力社区

  在时代的浪潮中,赭山社区以党建为舵,驶向新的航向。社区党总支书记高迪燕带领团队,围绕“用心服务、打造品质、共创和谐”的理念,推进“退二进三”战略,优化环境建设与集镇管理。通过“赭里红”品牌建设,社区连续三年举办红领睦邻节,联合周边村社开展“红色领航·同心筑梦”大联建活动,以文艺演出、便民服务、小北市集等形式,凝聚居民向心力,打造“推开单元门就是自家人”的温暖共同体。

  社区文化阵地不断升级,图书室、舞蹈室、放映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应俱全,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各个角落。从非遗进社区到道德大讲堂,从传统节日庆典到红色故事宣讲,文化活动如潮水般涌入居民生活,滋养着社区的精神土壤。

  经济脉动:

  传统与创新的双轮驱动

  赭山社区的商贸基因从未褪色。历史上,它是南沙土特产的集散地;如今,它承载着周边2万多人口的市场服务需求,车水马龙依旧。社区内个体营业网点达251家,涵盖餐饮、零售、服务等多领域,小北市集的经典小吃与地方特产更是吸引八方来客。

  与此同时,社区积极融入空港新城建设,依托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推动产业升级。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的入驻,为社区注入现代活力,而传统制伞业、童装业的数字化转型,则让“中国伞乡”“中国童装名镇”的金字招牌焕发新生。

  未来展望:

  潮头勇立的幸福家园

  站在钱塘江畔,赭山社区如同一艘扬帆的船,既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又驶向现代化的彼岸。随着“美丽城镇”建设的推进,社区将进一步深化“赭里红”品牌,拓展“熟人社会”建设半径,让居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收获更多幸福感。

  这里,有历史的回响,有自然的馈赠,有党建的引领,有创新的激情。赭山社区,这颗镶嵌在钱塘江南岸的明珠,正以古韵新风的交融,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潮乡传奇。     (本文作者系南阳初中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文化 漫谈
   第08版:财经
融媒小主播 在省课文朗诵大赛中斩获佳绩
劲松小学“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举办
古韵新风交织的潮乡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