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满月如水

  文/陈于晓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早年,在读了《少年闰土》之后,我对鲁迅先生笔下的“圆月”和“西瓜地”,怎么也忘不了。记得幼年时写作文,我也虚构过中秋夜的西瓜地,不过真是“虚构”了。老师看了我的作文后说,在我们这儿,到了中秋时节,露天西瓜应该都已经摘完了吧?只是乡野的土地,一直辽阔着,月光在流来淌去。

  在乡间,中秋时节的月光,特别柔美与纯净。我现在这样写着时,仿佛月光还在字里行间溶溶着。儿时,住在乡下,我家门前是一口池塘,池塘边上长着垂柳和簇簇芦苇。父母都是农人,每天都要劳作到很晚,吃晚饭的时候,早已是“月上柳梢头”了。也因此,在我的记忆里,我家的晚饭和月光,总是相融在一起的。

  中秋时节,暑热已退,晚风吹来,露珠已经透着凉意了。如果不下雨,我们家一般还是继续着露天晚餐。旧年,乡间的夜,很黑,只亮着几盏昏黄的灯光。吃晚饭时,我家的餐桌,就靠月光照明。有时,父亲会指指天上,月亮替我们点着灯呢。这一天接着一天深下去的秋意,让父亲很满意,田野间的农作物,可以收获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天凉,蚊子少了,晚上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早年,家里穷,记忆中的中秋节,是这么过的。去商店买来的月饼,是要用来走亲戚的,我们自己能吃的,是“土月饼”。所谓“土月饼”,是奶奶和母亲用米粉或者麦粉包的,那馅,通常是咸菜,偶尔也会有豆沙。小时候,在中秋节晚上,我和妹妹就不吃饭了,为的是留着肚子吃“土月饼”。但“土月饼”,也是“限量供应”的,家里每人三四只。

  过中秋时,父亲会把分到他名下的“土月饼”,剩给我和妹妹吃。他自己则会去村里的小店,舀上一壶黄酒,让母亲炒几个菜,慢慢地品味“生活”。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常常把吃晚饭当作最大的享受,如果还可以喝一点酒,他常常会吃得很晚。父亲平日里沉默,但喝酒时话多,如果有人陪他对酌,则很容易喝醉。不过父亲醉酒倒也没事,除了话多还是话多,睡过一晚上就照常了。

  吃过晚饭,离睡觉时间还早,大人们聊天,我们小孩子在一旁玩游戏。那时,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在月光下,用手指扮成各样的小动物,投影在白白的墙壁上。比如扮作小兔子,在白墙上,不断地蹦蹦跳跳。

  上了学以后,我的中秋节,就比家人过得要“诗意”多了。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已好转,虽然到了中秋,“土月饼”照做,但已经可以吃上从商店买的一些月饼和水果了。在老家的日子里,中秋晚上,吃过晚饭,我会搬个小桌子,摆上几个月饼和苹果,再搬个小椅子,坐到院子里,赏月。趁周边没人注意的时候,我还会拜拜月亮,然后在一阵一阵清凉的晚风里,想一些无边无际的事情。

  主要是想想那些文字中的月亮,比如念一念“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脑海中便浮现出了水天的辽阔。比如背一背那首“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一遍遍背得心旷神怡。不过,经常能忆起的还是幼年时,在月光下的院子里乘凉,想着自己要是能够做一只飞鸟该多好。那样,当月亮路过我家院子时,我就可以飞到月亮中,去探个究竟了。

  转眼,这些都是记忆了。如今,中秋节到了,月饼还是必吃的。这是一种“仪式”,而生活,有时候还是需要有一种“仪式”的。中秋的晚上,我们家里,会做一桌比较丰盛的饭菜,聚在一起度过。如果是雨天,就一家人坐着,聊聊天,吃吃零食。平时为了“减肥”,吃了晚饭,就不再吃其它了。但中秋节可以破个例,家里会备上一些瓜果,在晚饭后吃。柿子,事事如意;石榴,红红火火;西瓜,团团圆圆。

  如果天气晴好,我们会一家人一起出门,到家附近的湖边走走,坐坐。去看看月亮,抬头是天上的一轮,低头是湖中的一轮。尽管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有圆圆的月亮,但中秋不一样,“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时节的湖边,也会多一些赏月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像儿时一样地吟诵着。有时感觉也很庆幸,我们一家人,都生活在“故乡”,不用为了相聚而奔波。为故乡在“远方”的人们,送上一份祝福吧。天涯共此时,万家灯火中,月光淌出的满是温馨。

  每逢中秋,我常常会想起,那些年在乡间度过的中秋节。满月如水,在人家中出没。月光,是那么厚,浓得如霜,如雪,如丰满的梦幻。还有那参参差差的虫啼,湿答答地,掉了一地。

  从前的光阴很慢,也许是因为没有手机而慢下来的。那个时候,我们还有闲情,可以面对窗外的一轮明月,抒发感想,并且会试着擦拭窗台上的月光,尽管怎么也擦不去。晚风捎来的,是或浓或淡的桂花香。间或,夜的深处,会响起一些脚步声,若有若无。继而,听到数声犬吠,夜则更幽了。秋色在深下去,夜在变长,牵挂,也跟着被拉长了。

  如今,我不在乡间过中秋,也有很多年了。但我始终忘不了乡间那浓浓的月光,那凉风习习的老院子,那长满了芦苇的门前池塘,以及那幽,那静,那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馨。这样地回忆着,忽然发现旧年的月光,已经变得那么“奢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文化 漫谈
   第08版:教育
   第A01版:渔浦义桥
   第A02版:综合
   第A03版:综合
   第A04版:综合
中秋月 (外二首)
满月如水
中秋之前,还有个“千秋节”
中秋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