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佳佳
无人机编队划破长空,机器人与学生同步起舞……9月26日,湘师实验小学化身一座“未来实验室”,正式开启“AI启智 创享未来”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全校2000个孩子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科技脉搏,在动手实践中激活创新思维,一步步叩响通往未来的大门。这堂生动而深刻的人工智能启蒙课,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智能世界的一扇窗,更以扎实的实践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如何实现“叫好又叫座”提供了示范样本。
分层体验,开启智能认知的万花筒
AI体验馆中,低年级学生与智能设备展开了一场场趣味对话。猜拳机器人灵活出拳的瞬间,引来了孩子们的阵阵欢呼声;百变特效相机前,一张张笑脸被AI实时转换为激萌形象,惊叹声此起彼伏。而在风雨操场,高年级学生的探索更为深入。他们穿梭于12个科技展位之间,目睹了机器狗矫健后空翻、智能家居系统精准响应指令、AIGC实时生成艺术画作……每一个展台都激发着孩子对人工智能的无限好奇。
“这种‘梯度式’体验的核心,是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找到认知AI的入口。低年级在趣味中‘认识’,高年级在探索中‘理解’和‘使用’。从触摸到思考,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轻松建立起对人工智能的初印象,并真正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看到学生们在活动中热情投入的场景,副校长翁嘉媚如是说。
专家领航,解码科技与人文的交响
如何让人工智能成为每个人的小助手?湘师实验小学给出的答案是让AI回归生活、融入艺术。
杭州光海科技有限公司资深AI讲师郭琦以《人工智能,我们身边的小助手》为题,将抽象的技术概念转化为可感的生活场景。从智能音箱的流畅对答到家居设备的自动响应,孩子们在贴近实际的案例中发现,AI并非遥远,而是早已融入生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副研究员、湘湖菁英教授高飞则围绕主题《绘画机器人:智能・视觉・艺术》展开分享,并重点介绍了曾在杭州亚运会亮相的绘画机器人。在这场视觉与思维的盛宴中,孩子们真切感受到,AI不仅是工具,更是能够激发创造、参与审美的“协作者”。
两位专家通过启发式教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技可感、可善、可美”的种子,生动诠释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人文与科技融合的可能路径。
模拟实操,锻造未来创造者的翅膀
计算机房内,“腾讯AI仿真实验室”变身充满未来感的创造空间。孩子们化身“小小工程师”,在虚拟企鹅岛上搭建属于自己的“机器人王国”。火星探索场景中,他们又自主设计机器人模型。有的孩子为机器人装备“探测手臂”,用于精准采样;有的孩子设计出“可变形履带”,以适应复杂地形。而在智慧城市场景里,孩子们认真规划交通路线,优化机器人的“管理程序”,尝试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调配。
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模式,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动手的实践任务,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体验到了科技与创意融合的无限可能。
从趣味体验到专家领航,再到模拟实操,湘师实验小学的这堂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构建了“体验激发兴趣、理论构建认知、实践内化能力”的“渐进式”学习路径,成功将AI教育从抽象概念转化为校园中真实生动的课堂场景。未来,学校将持续引入优质资源,推动人工智能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开放、融合、智慧的教育新生态。正如校长李国芳在致辞中所言,期待同学们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勇敢探索科技未知领域,用智慧与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我们相信,当教育的种子落入科技的沃土,一个充满智慧与创造力的未来,会在这个活力校园破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