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街道太平弄社区利用闲置的车库平台和绿化带改造搭建起晒衣杆,社区居民终于有了专门的晾晒场地。
每逢大晴天,在一些居民小区总可以看到架空线缆、树木、绿化带,甚至河道护栏上,晾晒着五颜六色、歪七竖八的衣被,被人戏称为“万国旗”,大煞风景、十分碍眼。
对城市中这一现象,往往贬责的多,而真正动手解决的少。平心而论,居民也有苦衷,在外晾晒衣被或是无奈之举。难能可贵的是,太平弄社区居委会想群众之所想,将解决居民晾晒难,确定为今年的民生课题并付诸实施。
群众的需求,是各级干部努力的方向,为群众办事,就要实地了解群众的疾苦。太平弄社区居委会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做起,深入走访,征求居民意见,实地查看,找到群众的这个“痛点”,一举帮助居民解决了长期以来晾晒难的闹心事。
办好群众利益的小事,干部要有正确的政绩观。搭建公共晾晒区固然需要资金、场地以及配套设施,但关键是思想认识问题。很明显,增设晒衣杆并不起眼,难以引起各方关注,似乎“吃力不讨好”,但却是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之付出是值得的。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正是衡量干部政绩的根本尺度。
(社会评论员 肖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