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法履职行权 积极建言资政 推进萧山发展

  编者按: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人大常委会带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行权、区政协带领政协委员积极建言资政,为推进萧山高质量发展贡献代表智慧、委员力量,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期,本报特推出两期“代表委员风采”专版,刊发6位人大代表和6位政协委员典型报道。

  童春燕:扎根社区办实事   

  ■记者  靳林杰

  “扎根在群众中,每天和居民聊聊天,明白居民所想,就能把工作做得细一点,才能让居民安心、踏实。”这是广德社区党委书记童春燕经常说的,也是她作为区人大代表长期以来所坚持做的。

  目前,广德小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居民意见和改造内容有冲突时,童春燕便会收集居民意见、不断跟相关部门沟通,让加装花架等居民意见在改造中得到采纳。

  童春燕在开展社区工作中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先后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加装电梯、出租房消防管理问题、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回头看问题、解决小区“僵尸车”问题、加强对社工队伍的关爱问题、处理好社会组织的报账难问题等热点建议意见,既关系到社区工作,也是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理顺小区管理的难点。

  童春燕始终坚持以“党建+”统揽社区各项工作,为民办实事。2018年,因工作需要调任广德社区后,她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一厅一基地五工程”为载体,即广德居民议事厅、牵手夕阳为老服务基地和凝聚力工程、文化工程、结网工程、铁三角工程、赋能工程,以社区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物业配合、共建单位联动为方式,以三级网格为机制,培育了一批党员为主的“居民领袖”参与社区治理。同时依托牵手夕阳为老服务基地,以德·趣行文化沙龙、“暖夕阳”助餐点、银色年华理发站、社会组织银色系列项目和红马甲志愿服务团队织起四星级居家养老服务站。推出党建项目老党员调解室,以老党员调解员为主导开展调解工作,该项目被浙江省委老干部局评为“最美助力之星”。

  “人民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广大居民做好事、做实事。”童春燕说。

  顾志山:一心为民谋福利

  ■记者  靳林杰

  “书记,你是人大代表,能不能反映下路边施工问题,让施工开始的时间延迟一点,每天早上都要被吵醒,休息不好。”在盈丰街道丰北村,新萧山人陆女士正对区人大代表、丰北村党委书记顾志山“吐槽”。

  “知道你们这些年轻人经常加班,睡得晚起得晚,你说的这些问题,我已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了。”顾志山的这一番话,让陆女士吃了颗“定心丸”。

  随着安置小区入住率的提高,顾志山发现丰北村路面乱停车现象日益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在代表联络站,他收集民情民意,通过走访调研率先提出实行人车分流,对小区车辆进出道闸进行整改,把钱用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实行人车分流后,小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消防通道顺畅了,百姓住得更安心。顾志山还将小区公共车位停车收费所得,作为福利发放给村里退休人员。

  为了让小区居民有更舒适的居住环境,顾志山又对小区的排水系统、路面设施、小区照明、绿化等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共计投入120余万元,使得小区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小区店面房的油烟整治试点工作已完成。

  在顾志山的带领下,丰北村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对丰北停车场50年土地使用权进行了挂拍,为集体经济增收6000多万元。2017年,对安置小区7400余平方米店面进行公开拍租,共收到2000余万元租金。2018年,完成了前围垦土地整改项目,共可得到补助款2213万元。同年,钱江世纪城内第一块村级留用土地进行开工建设,建成了3.8万平方米房产进行出租,为村民福利待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村里好书记,为民办实事。”这是不少村民和新萧山人对顾志山的真切评价。顾志山说:“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干群众最要办的事、做群众最贴心的人,是我作为人大代表的宗旨,作为村书记则要想居民所想,更明白他们的心思。”

  王炜:发挥特长促发展

  ■记者  靳林杰

  “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和企业家,我最简单的愿景就是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参与到萧山城市的有机更新中,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区人大代表、浙江荣庆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炜说出了近些年来担任人大代表的感想。

  2017年3月,王炜作为区人大代表到进化镇视察工作时发现,欢潭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人文底蕴,但由于长期未经修缮,不少道路、建筑都已显露岁月沧桑。他在调研中发现,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挖掘当地潜力资源,已成为当地政府、居民的迫切需求,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进化镇也正积极寻求外界力量的帮助。在主动对接需求后,双方便开展了深度合作,王炜及其团队充分利用人才与技术的综合优势,为进化镇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及监理服务。

  “尽管整个工程体量不大,但美丽乡村建设会牵涉到道路整治、管线预埋、建筑施工、园林绿化、水利工程等方方面面。”王炜介绍,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公司派出7名专业人才进驻现场,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提供各个工程的专项方案,严格把好质量关、造价关、进度关,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另一方面以“智囊团”的身份,积极出谋划策。不久前,欢潭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20年,王炜参与了21次讨论、调研,并积极建言献策。在他看来,人大代表就要广泛参与各种活动,发挥专业特长,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因此,近年来王炜提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建议意见,如科学建设地下车库的建议、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管理的建议和萧山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短板和对策建议,均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谈及新一年的打算,王炜浑身充满了干劲,接下来,他要聚焦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建设,发挥自己工学、经济学领域的特长,积极建言献策,为萧山这座城市的发展继续作出贡献。

  董可星:履职建言“接地气”

  ■记者  杨圆圆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方案、会议纪要……区政协委员董可星是区发改局审批科科长,也是九三学社基层委委员,走进他的办公室,办公桌上堆满了厚厚的稿纸和文件,日历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每日行程和项目审批进度。

  “我们负责全区投资项目的审批,还有‘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探索。”董可星说,“项目建设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像最近在推进的彩虹快速路、人民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就是群众非常关心的项目。”董可星平均每年要审批800多件工程项目,其中既包括重大交通线路规划,也包括民生小事的落地。

  去年,董可星所负责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100天”“最多80天”“亲清在线”等审批改革,多次获得市、区两级领导批示肯定。而我区的投资项目审批领域改革,连续3年进入市对区考核前三名。

  作为区政协委员,董可星履职4年来,充分结合本职工作,深入企业和基层调研,了解社情民意,撰写了不少“接地气”的提案和信息,积极参与协商发言,一些提案已成功转化为区政府的政策措施。

  去年,通过深入企业,听基层“方言”,董可星撰写了题为《从用地机制着手优化营商环境,为“新制造业计划”铺路架桥》的大会发言稿,在区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引起企业家共鸣,“建立产业做地资金池”等内容,被落实体现在2020年9月我区发布的“1+4”工业用地管理新政中。

  4年里,董可星先后撰写了《精准发力,打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双动能”》《做好城市化影像记录,留住萧山记忆乡愁》等高质量的提案和课题。

  根据近期工作和调研情况,董可星目前正在准备关于城市建设安全方面的提案。他说:“近些年,萧山城市大发展、大建设带来的安全方面的问题值得关切,譬如地下空间塌陷、地下管道爆炸、高架匝道倾覆、道路积水内涝等事故在周边地区时有发生,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提高警惕。”

  王强:回馈社会显担当

  ■记者  王俞楠

  离开办公室,走进商场,与员工交谈,了解企业实际情况,这是区政协委员、浙江汇德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的工作日常。“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委员履职,倾听基层声音,是干好这两件事的必要条件。”王强这样说。

  如何让外地员工在萧山能够安心生活、开心工作,是一名企业家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面对房价高、租金贵的社会现状,王强发现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存在“住宿难”的问题。作为一名区政协委员,他要做的不仅仅是解决自己企业员工的难题,还要让这个共性问题引起更多的重视。经过调研,他提出了《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的建议》的提案。

  不仅如此,在区政协委员的任期内,他还提出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萧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并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去年,区政协常委会“十四五”规划专题政治协商会议上,王强代表工商联作了《关于“十四五”时期加快我区商贸业发展的建议》的发言,剖析“十三五”期间萧山商贸发展的短板,并从规划导向、商圈打造、模式创新等八个方面提出了独特的建议。

  作为区政协委员,王强始终把行善举、做好事、献爱心作为自己应有的自觉行动和特殊情怀,积极投身慈善活动、志愿活动,奉献爱心,回馈社会。

  在疫情的突袭之下,王强及时开通线上商城,开启24小时不间断购物模式。当线上订单多,配送力量不足时,他身先士卒,率领公司员工自发组成志愿配送队,也感召了部分员工家属主动加入,在抗击疫情、保证民生的第一线默默地奉献着。此外,他还向区红十字会、区慈善总会捐赠230万元。

  2020年复工之后,公司大胆开拓创新,危中寻机,王强带领企业上下努力把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面对商户们疫情后的经营困难,公司倾囊相助,出台多项助力举措,主动为商户们减免费用,帮扶他们渡过难关,携手共进。

  王强表示,将以行动践行初心,用担当诠释使命,在履职一线积极建言献策,服务萧山发展,关心回馈社会。

  董柯锋:美好教育献良策

  ■记者  杨圆圆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让教育慢下来……”这是董柯锋经常挂在嘴上的话,他是区政协委员,也是区教育局高中和义务教育科科长。董柯锋在教育领域深耕了20余年,把一批批学生送入理想的大学。

  “我们的任务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责任更大了。”从教师岗转到行政岗,面临新的挑战和责任,董柯锋语速快、行动力强、走路带风。去年,在全区美好教育改革中,区教育局推出随机推门听课的新形式,董柯锋和同事们一起,多次参与其中,随机走进课堂,检查教学情况,助推教学质量提质增效。

  在实践中学习,和学生一起成长,从教20年,董柯锋仍称自己为“教育界的新兵”。在履行区政协委员职责中,他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关注基层民生,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界别、委员的作用,为萧山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关注教育领域,他结合本职工作,参与撰写《合力推进名校集团化,建设教育现代化》民进界别集体提案,该提案成为区政协重点督办提案;2018年,他代表民进界别作了《借WTA落户湘湖,加快湘湖国际化的建议》的政协大会发言,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认可,相关工作积极有序推进。

  2019年,在进行基层调研,认真听取和吸收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他提出了三个提案,分别是《关于统筹规划南片区域,全力打造“杭州南花园”的建议》《关于大力发展南部休闲旅游经济的建议》《关于继续加快绕城高速合围区域内城中村改造进度的建议》。

  今年,董柯锋关注的是萧山区中小学生入学的问题。他说:“近年来萧山区人才引进力度大,外来人才子女入学需求凸显,配套学校建设必须同步跟进,去年我们城区小学扩了48个班,今年预计还要扩班,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开发区、宁围街道、新街街道等地都要加速推进学校建设。孩子上学是民生热点,必须重视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梦笔桥
   第05版:调查
   第06版:民生
   第07版:财经周刊
   第08版:小记者
依法履职行权 积极建言资政 推进萧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