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7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代萧山第一“杠精”——毛奇龄

  ■文/傅浩军

  杠是抬杠的意思,“杠精”如今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指争辩时经常唱反调、故意持相反意见的人。

  现实生活中,总会碰到“杠精”。平常人们说话很难每时每刻都说得滴水不漏,但是不论怎么说,总是有人会出来抬杠,要反驳。他们不管对方说得对不对,一律加以反驳,有道理要抬,没道理也要抬。

  抬杠常见于市井大众,知书达理的学者中少见。但是古代萧山就有这么一个奇人——清代的毛奇龄,还是个大学问家,很自负,好为驳辩,他的这一脾气是载入正史的,“他人所已言者,必力反其词”,对于别人的言论,他一概极力反驳,堪称古代萧山第一“杠精”!

  毛奇龄字大可,从小禀赋异常,聪颖过人,因郡望西河,人称西河先生。他曾游历江淮、山东、湖北、河南等地,所到之处,拜师交友,读书论学。康熙时期,朝廷招揽天下人才,在正常科举考试之外,增设博学鸿儒制科取士,经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在外总督、巡抚等推荐,全国有一百四十三个名士参加了考试,毛奇龄也是其中之一。康熙皇帝亲阅试卷,录取了五十人,对毛奇龄的才学很是赏识,把他列为二等第十九名。由此,毛奇龄任职翰林院检讨,充当了《明史》的纂修官。

  毛奇龄淹贯群书,博学多才,在经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同时好为驳辩,也有许多“杠”事:

  “杠”在口头

  一次,文人雅士们春游,欣赏风景,谈论诗文。面对桃红柳绿,大好春光,有人吟诵了一首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苏东坡的一首诗,语言平白而清新淡雅,写出了一派初春的景象,其中“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堪称神来之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纪晓岚在读到这首诗时曾大为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

  然而,毛西河却不以为然,昂起脖子说:“一定是鸭子先知道,难道鹅就不知道吗?”真是死鸭子嘴硬,强词夺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诗经》中的名句,广为人们传诵,流传了几千年。如果按照西河先生的理论,那么在河边的,难道只有雎鸠?就没有斑鸠、山鸠吗?

  西河先生何尝不知,感知春水暖意的这只鸭子,正是这首诗中的精彩所在。其实是毛西河认为唐诗成就远高于宋诗,历来推崇唐诗、贬低宋诗的缘故,也是他学问上一贯不许今人低首古人的态度,所以不辩不快,不杠不快。

  “杠”在拳头

  西河先生的“抬杠”,不仅在口头上,脾气上来了,还会动手。

  在古韵研究上,对于大儒顾炎武的观点,学者们各有争论。陕西富平人李因笃,也是在博学鸿儒科考进来的,以博闻强记名重于时,他力挺顾炎武的观点,而毛西河则坚决反对。西河先生还在自己的著作里多次指名批驳顾炎武。于是,这些大学者们就形成了两派,时常争论不休,甚至剑拔弩张。

  有一次,学者们讨论古韵,双方又起了争论。李因笃认为顾炎武的学说一定是对的,而毛西河指责顾炎武过于拘泥。两人你不服我,我不服你,铁青着脸,针锋相对,越争越厉害。开始是负气而争,咆哮大怒,脸红脖子粗,最后就施以拳脚,奋起老拳,大打出手。

  这等阵仗,大辱斯文。在座的人们,或是拉架劝解,或是目瞪口呆,或是面面相觑,想笑而没笑出来。

  毛西河思维敏捷,确实辩才了得,他构思诗文,手不停辍,“质问之士,环坐于旁,随问随答,井井无误。”西河先生手不停笔,随问随答,一边还能和夫人骂架,“夫人室中詈骂,先生复还诟之,盖五官并用者。”毛西河的学识渊博、思维敏捷、一心多用可见一斑。他辩才无碍,而又常常不给人面子,所以容易得罪人,早年还遭人陷害,甚至被追杀而游历外地。

  文人们为不同见解辩论也是常有之事,毛西河以正当理由予以反驳别人的观点,其实也算不上是抬杠。

  “杠”在笔头

  毛西河才情绝世,很自负,藐视一切,好为驳辩,常否定传统之见,对别人的言论,他一定极力反驳。

  别人说是假的,他偏说是真的,别人说是真的,他又一定说是假的。《古文尚书》这部书从宋代以后人们都认为是一部伪书,毛西河却“力辩为真”,写了《古文尚书冤词》极力争辩是真的。而对于《周礼》《仪礼》,人们认为不是战国时期的书,毛西河又执意认为是战国时期的书。毛西河如此大才,自然无人可入他的法眼,他藐视一切,一般学者的书根本不屑一顾。前朝的苏东坡他要杠,集理学大成的朱熹他也要杠,同时代的人他自然更要杠。西河先生驳击他人的言论随处可见,通常都隐去姓名,而指名道姓加以反驳的,只有顾炎武等三人,他认为只此三人博学重望,值得攻击,而其余人等均不足挂齿了。

  毛西河的“杠”,看似抬杠,其实有一种打破常规、创新见解的理念。

  正是毛西河有着这种抬杠精神,不因循守旧,质疑一切,驳倒一切,力破旧说,突破传统,才多有新见,“多发先儒所未及”,其中固然有一些偏执言语,然而更有诸多精彩理论, “尤有功於经义”。他著述宏富,作品惊人,《四库全书》中收入他所著的书目多到四十多部,当时全书总纂修官、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晓岚说:“奇龄著述之富,甲于近代。”

  成也抬杠,败也抬杠。毛西河是个大学问家,但历来多有争议,褒贬不一,说好说坏的都有。因其自负,好为驳辩,口无遮拦,毛西河得罪了不少人。但也因他的这种抬杠精神,“杠”去了陈旧学说,“杠”出了新的见解,“杠”成了大学问家。毛西河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可以说俨然是清初继黄宗羲后之浙学盟主。

  (选自“萧山故事”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梦笔桥
   第04版:文化 悦读
古代萧山第一“杠精”——毛奇龄
与古为徒 自出胸襟
夕阳红艺术团参加长三角歌舞大赛名列第二
不怨天尤人
2020年度副刊文萃精品美文揭晓,本报一文名列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