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6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命运扼住咽喉的祥子

——读《骆驼祥子》有感

  ■文/ 沈聿风

  世界吻我以痛

  祥子说:“只想拥有自己的一辆车,要一个清清白白的妻子成个家。”他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却被连人带车抓去做了壮丁,梦想第一次破灭;他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却在一次搜捕中,被抢去了辛苦攒的钱,梦想第二次破灭;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后来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他的这一愿望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让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已被生活磨盘碾得粉碎。祥子的要求不高,却一次次被命运痛击。读他的故事,仿佛是和他同船,一叶小舟随命运的波涛沉浮。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时而是深深的同情,替他不公平的遭遇感到不平,时而是默默的理解,面对这样的遭遇,渺小的个人又有几人能逃脱命运的枷锁而不堕落深谷。

  然而掩卷思忖良久,又有一股满满的惋惜涌上心头:抛开时代的要素(何况任何时代都有磨难),除了自甘堕落缴械投降,祥子真的没有别的出路了吗?如果注定要坠落,那么压倒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底是什么?如果还有一线生机,那生机的曙光又在何处展现?循着这样的思路再读祥子,我有了新的发现——祥子身上缺失了两样最重要的东西,一是反思,二是勇气。痛苦+反思=进步,痛苦+勇气=希望。反思和勇气相当于人的双翼,不懂得反思便无法直达遭遇的本质,无法在根部趋利避害,找到机会。缺乏勇气就好像没有帆没有桨没有发动机的船,再也无法驶离触礁的海滩。

  我却报之以歌

  我想到了贝多芬和海明威。

  贝多芬在事业刚有些起色的时候患上了耳疾。30岁以后,耳病加重,使他变得孤僻,痛苦至极,让他一度绝望想到了死,但贝多芬的心灵中有着要他作出更美更好的音乐献给全人类的强烈愿望。他发出了自己人生的最强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休想让我屈服!”他创作了《第三交响曲》《暴风雨》等名曲。

  如果祥子能像贝多芬一样,反过身来,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就不会丧失了信心,坠入深渊。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渔夫圣地亚哥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经过两天两夜,他终于杀死了大鱼,大鱼却被许多鲨鱼吃光,他仅拖回了一副鱼骨头。

  如果祥子有圣地亚哥般的意志,他也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中放弃,而是知道“绝望是一种罪过”,从而更努力。

  如果祥子重新选择他的人生,他或许可以去当兵,在部队接受良好的教育,为革命而奉献;他或许可以与邻居朋友合伙,做一些技术活,为家而打拼;他也可以离开北平,去更高更远的天地打拼,开创自己的事业路……除了放弃、堕落,祥子有好多的路可以走。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还可能会以“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为目标了吗?他一定会有更高的追求,在漫长追梦路上,他可以收获更多快乐与存在感,结局也许会全然不同。

  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

  也许这才是更好的活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文化 悦读
   第04版:生活
“纯而高寿”的明朝尚书魏骥
被命运扼住咽喉的祥子
蒋忠楼塔脱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