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土壤是我们和各种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地球母亲来说,土壤就像她的皮肤,需要保护。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每年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由此,6月27日,50余名小记者来到进化镇,跟着科学色拉酱导师、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宗尧在这里开始了奇妙的土壤研学之旅。
活动当天,小记者们带着好奇和探究的眼神,走进了吉山村“微笑的梅子庄园”。
在正式研究土壤之前,小记者们首先聆听了周老师带来的土壤科普知识讲座,对土壤的分布、作用、特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周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小记者们讲解了土壤是生命的母亲的原因。小记者们认真听讲,仔细记录。在说到如何保护土壤时,小记者们开动脑筋,积极举手与周老师互动,有的小记者回答要少用一次性用品,有的说不乱扔电池,还有的说保护花草树木……大家都明白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
随后,小记者们分成3组到山间、田间、树林中观察土壤剖面,并进行土壤取样。龚瑞君工程师带着小记者前往树林之中,观察植物根系下的土壤,小记者带回来的土壤中有小蚂蚁,还有植物的根系。在田园里的小记者学习邵一先博士的手法,垂直铲下一小块土壤,小心翼翼地装进小盒子中带回。“闻一闻,搓一搓,捻一捻。”在周宗尧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从土壤的颜色、气味开始探索自己取样的土壤,他们用双手感受土壤的湿度和硬度,拿着放大镜观察土壤中的根系、气孔,并测量土壤溶液的酸碱度……一系列的研究方法,让小记者们对家乡的土壤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活动结束了,小记者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老师们和美丽的进化镇。小记者黎珏就说:“先是理论知识学习,再是动手实践,这样的活动太有意思了!”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小记者们不仅学习到了土壤新知识,关注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在主动探索、实践中掌握了科学观察、研究方法,更明白了要保护每一寸土地,珍惜土地资源。(文/摄 沈钰燕)
小记者 谢欣妍 第一实验小学404班
“地球怎么还有皮肤呢?”周老师的提问正好说出了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周老师把我们带到一个小土坡前,用手指了指:“这就是地球的皮肤。”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采集了一些土壤样本,带回教室进行实验。开始做实验前,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些土壤的基本知识,让我了解了中国有黑土、黄土、红土等不同种类的土壤。接着,我们要做一个检测土壤酸碱度的实验,我们拿到了一些pH试纸,老师告诉我们:“酸碱值取中间数7,所以如果检测结果是7,那么就说明是中性土,小于7的是酸性土,大于7的是碱性土。”我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就如同土壤被雨水滋润一般,汲取着知识的养分。老师刚讲解完,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动起手来,我在采集的土壤样本中加了一些水,然后用注射器抽了一些泥水滴到pH试纸上,黄色的pH试纸慢慢变色了。实验结果出来了,但是我还是很疑惑,试纸虽然变色了,但是这土壤到底是酸性还是碱性的呢?这时,老师拿来了对照卡,我急忙把脑袋凑了过去。经过比对,实验结果出来了:原来我采集的土壤样本是酸性土。
这学期我在课本中学习了关于土壤的很多知识,比如水稻适合种植在黏质土中,西瓜适合种植在沙质土中。通过这次小记者活动我又学习了关于土壤的新知识。学习知识是快乐的,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让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永远保持一份好奇与快乐!
小记者 姚涵天 湘师实验小学407班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小块泥土放到一个杯子里,然后我再把水倒入杯子里,然后水就变成浅棕色,表面还漂浮着已经枯死的枝叶等杂质。随后,我们用一个针管吸上来一小段里面的泥水,然后在这个针管的注射头上安装了一个过滤器,这能使注射头吐出清水来。接着我们把针管里已经过滤好的清水滴到了事先准备好的pH试纸上面。pH试纸被滴到的地方从太阳一般的明黄色慢慢地变成了像苔藓一般的青绿色,然后我们一对比,发现泥土的pH值是呈酸性的。
这次活动让我加深了对土壤的印象,知道了它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加了我对大自然的敬畏。
小记者 陶萱奕 信息港小学302班
你可知道地球的皮肤是什么吗?是火山?是湖泊?还是岩石?我猜是不是空气呢?实际上,地球的皮肤是土壤。因为地球原来没有土壤,只有岩石。岩石经过风化等一系列步骤以后,便慢慢成了土壤。因此土壤是生命的母亲,有土壤我们才能生存下去,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土壤!
此次课程不仅让我学到了新的知识,增长了我的见识,而且还玩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呢!我先取两勺土壤,放入一个杯子中,再加入水。接着轻轻晃动杯子,然后拿出注射器,取一点泥水,再套上过滤网,最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我连忙找来pH试纸,滴一滴水在上面,然后找色卡对比。哦!原来这水是酸性的。
时间就像一匹奔跑的马,跑着跑着,快乐的时光就结束了。快乐虽然是短暂的,但记忆是永恒的,我会永远记住这意义非凡的一课!
特别鸣谢:自然资源部平原区农用地生态评价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杭州建长湾农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