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7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闲坐烹茗

坦洋的“工夫”

  ■楼建文

  老杨是福建福安人,自从五十三年前离开故乡参军来到杭州,他就一直生活工作在了钱塘江两岸。清明节刚过,我们几家人相约前往福安与先期回老家扫墓祭祖的老杨夫妇会合,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闽东之行。

  这是今年第一次自驾远游,萧山至福安相距600公里,全程均为高速公路,春山一路,草木向荣,风光流转,七个小时后,在雨过天晴的午后,我们来到了福安市。

  被誉为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福安,位于福建东北部,隶属于宁德市,她背山临海,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因南宋理宗皇帝御批“敷赐五福,以安一县”而得名。老杨的祖籍在福安西部的穆阳镇,那是一处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听他介绍说,那里纯手工制作的穆阳线面已有680年的历史,那里的水蜜桃果大核小,味甜清香,肉软多汁享誉省内外,那里有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风景区,有天下绝景的白水洋浅水广场。

  在老兵郭辉的建议下,我们放弃了游览白云山地质公园的计划,选择了另一道风景线,去了他战友郑青的会所喝工夫茶。

  福安盛产茶叶,是全国第二大产茶县市。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坦洋村人胡福四就创制出坦洋工夫红茶,它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据说1915年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我对茶文化几乎没有认知,连我国有六大茶系也是最近才听说,平时主要喝绿茶、白茶,红茶、青茶、黑茶偶尔也会喝一点,像黄茶至今还未曾谋面过。

  现如今喝工夫茶已成为一种时尚,高档宾馆、私人会所、老总办公室、茶室、茶馆、茶庄、茶空间,好像一阵风似的统统都摆弄起茶道来了。其实喝工夫茶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毕竟是相传了近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喝工夫茶需要有清、静、和、雅的氛围,要带上点文化元素,带上点仿古的噱头,带上茶艺的灵性和美感,带上对茶道精神的尊崇,通过细细品茶,让心灵在不经意间得以修养净化。

  郑青的私家会所位于城区边缘的溪东村,北依山麓,南临公路,竹林野草,榕树炊烟,软风轻拂,在一片绿色和红花的围合中,静静地流淌着自然与和谐的曼妙情趣。

  宾客落座后,郑青便开始展示他的茶艺,第一道茶当然是闽东的独尊:坦洋工夫红茶。他一边娴熟地操作一边用那沙哑的声音给我们描述坦洋工夫茶独特的品质和优良的禀性。

  “此茶外形条索匀整扭曲,色泽乌黑油润有光泽,汤色明亮呈酒红色,香味浓郁纯和略带甜感,叶底肥厚而油亮。”而听了坐在我身边的郭辉有声有色的介绍,我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品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感知就肤浅得多了,也许每个人的嗅觉和味觉的敏感度都不同,品茶时的感悟也会产生差异。

  坦洋工夫茶传递出来的木质香,很随和很舒心。茶汤入口后,淡雅清新的气息迅速将味蕾灌满,继而口感又稍稍变得收敛而紧密,下咽的过程食道和胃部又好似有一股暖流涌入,此刻浓郁的茶香韵味被全然释放了出来。

  应该说喝工夫茶是一次完美的艺术享受,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有表演,有内涵,还有满口的清馨。烧水、烫壶、投茶、冲茶,一个动作要经过千百次的锤炼;温杯、冲泡、出汤、闻香、品茗,一个人的感知分享了无限。

  茶色变淡了,此时就需要换茶了,泡上的第二道茶是武夷岩茶肉桂,第三道茶是福鼎白茶。郑青泡茶很考究,他遵循一壶侍一茶的原则,泡哪一种茶,就选用最适合这款茶的茶具。他在给我们泡红茶时用白色的瓷质盖碗,盖碗又被称作三才碗,寓意天地人和;而泡岩茶时,换上的是宜兴朱泥大红袍紫砂壶;最后泡白茶时则用产自景德镇的瓷壶,他说这种瓷壶以柴窑烧制的为上品。用福建的红茶、青茶、白茶招待客人,又用三种不同的茶具泡茶,看得出主人很用心,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福建自古以来就是产茶大省,拥有1600多年的产茶历史,茶叶的种类和名茶的数量都排在国内的前列。

  我不曾想到,我们闽东之行的第一站,是以坦洋工夫红茶的茶道表演拉开的序幕。致清导和,趣味无穷,也许从那一刻起,我开始喜爱上了茶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人生感悟~~~
闲坐烹茗~~~
世相百态~~~
湘湖诗会~~~
风景独好~~~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梦笔桥
   第04版:文化 悦读
田野的浪
那一抹耀眼的紫
坦洋的“工夫”
劳动的新规
从未忘记
夜走新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