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杭州市九莲小学向全体家长和学生发出“减负不背包”倡议书,提倡学生放学后将课本统一放在本班自己座位的抽屉里,上下学不背书包;在校完成书面作业,放学后在家多安排体育锻炼、阅读、家务劳动等课外实践。
此举是落实“双减”新政的有益探索,倒逼老师严格遵守规定的同时,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但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接受能力有差异,课堂教学内容学得有快有慢,不能千篇一律,有的需要课后巩固,只要不形成相互攀比,不准举办校外培训,让学生自习预习未尝不可。
一直以来,书包是专门针对学生设计的上学工具,有其仪式感的教育优势。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除了需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需要打好基础之外,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孩子受益一生不可或缺的财富。
书包本身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超重书包里装的大多是满满的课本和练习册。相比而言,美国小学生书包里没有厚重的课本,只有讲义、午餐盒和水杯;日本小朋友的书包里装的除了必要的课本和文具之外,还有运动服、毛巾和游泳镜,偶尔还会带上画笔,书包内容透射出的教育理念和学习强度差异可见一斑。
“双减”盖头刚刚掀起,落实既要形式更要内容。与其做表面文章,还不如在抓关键、抓重点、抓实质上下功夫,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让学生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让教育真真切切回归本位。
(社会评论员 王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