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2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管家” 精神共富的使者

  ■社会评论员  顾俊民

  “原来村里有些越剧爱好者想活动,可没人组织。现在通过‘文化管家’把我们三四十人聚在一起,每周都能去村里文化礼堂上越剧课唱唱越剧,我业余生活的‘灯’被点亮了。”这是蜀山街道赵家墩村徐姐在找到越剧爱好者大本营后的有感而发。徐姐的感受既是萧山区“文化管家”触角不断向镇村延伸后老百姓的“共鸣”,也是老百姓对“文化管家”的真情告白。

  随着萧山区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遍地开花,“村落30分钟、社区15分钟文化圈”和“15分钟全民健身圈”等文化硬件设施基本形成,既为乡村社区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也为“文化管家”肩负振兴乡村文化的使命,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文化管家”的使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满足老百姓蓬勃的内生文化需求。政府通过“文化管家”购买服务,为村民开设培训课程,组织业余文化团队演出等,不断满足了村民的文化欲望。同时,老百姓从灶台到舞台,需要有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撬动了村社的文化建设,营造了村社浓厚的文化氛围。二是精准、快速地匹配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通过“文化管家”的组织、发掘、培训和带动,现在全区已组建镇、村文化团队150余支,群众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自娱自乐,寓教于乐。当“全民星”成为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一支重要“生力军”时,礼堂、家园也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随着“文化管家”效应的成倍数放大,它有着强大的引领力,有效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并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优质公共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化果实惠及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幸福感是满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对精神层面“共富”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管家”的“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拓宽了老百姓的文化视野,提升了老百姓的精神境界。

  9月3日,在萧山区举行的文化大会上,发布了“1+5文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显现了文化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功能,让文化成为推动萧山赶超跨越的关键变量,让文化成为衡量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而落实落细这次文化大会的精神,还需要“文化管家”以此为遵循,不断擦亮萧山的文化符号,不断找准老百姓精神共富的结合点,以文化的独特魅力,浸润、影响、推动社会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形成积厚成势、蓄力跃升的良好态势,展现出共富路上“不一样的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湘论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家居
   第08版:财经
推广南阳模式 力促拆迁老人幸福养老
粮食安全 要治耕地“非粮化”更要惠粮农
“减负不背包”,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爱心班车”,为“双减”护航
骗子混进班级群收费 多名家长被骗
远亲不如近邻
委托执法是好事,但要避免执法脱节
“文化管家” 精神共富的使者
病有所医,需补齐全民健康建设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