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6日 星期日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灯下漫笔

鸡鸣之声

  ■李维松

  最近梦笔桥副刊有篇《印象大漈》,刚好7月份我去大漈“农家乐”住了几天,所以格外留神。

  的确如同文章写的,大漈山好水好,空气清醒,人文古迹丰厚,是个度假小天堂。夜里不开空调,还得盖薄被。享受诸般曼妙和谐山野晨曲,舒坦之极。遗憾的是,未能听到雄鸡啼鸣。驴友同感。

  老底子,萧山农村几乎家家养有雄鸡,雄鸡啼鸣时,高仰大红鸡冠,两脚蹬地鸡身前倾,胫部金黄色羽毛微微舒展,朝天发出“喔喔——喔”的鸣唱。雄鸡声声,催醒早起人,也催眠枕上人,各得其所,俱呈祥和。啼过头遍,村庄醒了,炊烟袅袅,男人准备着下地。晌午、傍晚,雄鸡会啼示主妇烧饭,鸣声零落,不像黎明时分的大合唱。可以说,鸡鸣之声与旧时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真真切切的人间烟火,原生态乡村题中应有之义。

  鸡鸣之声来自生活,亦升华为文化。报晓的鸡鸣之声,体现准时守信,历来颇受推崇,被上升到道德文化层面。明张岱《夜航船》称雄鸡有五德,“头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见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义也。守夜不失时,信也。”五德之中,我最欣赏它的“信”,它的准时。相传少年朱凤标寓寄万寿庵,清晨听到雄鸡啼鸣,便起身展卷读书,天天如此。后来,他中了榜眼。万寿庵从此又叫雄鸡庵。浦阳镇早先有条鸡鸣江,一度所在的村便叫鸡鸣村。鸡鸣,融入地名文化之中了。而高玉宝《半夜鸡叫》里的周扒皮,半夜钻进鸡窝忽悠鸡提早啼鸣,催促长工下地干活,黑心财主的丑态活生生定在文学画廊的群丑图里。

  鸡鸣之声入画入诗,历来为艺术家所钟情。杨柳青“金鸡报晓”年画,画出雄鸡啼鸣的壮美形象,仿佛也能听到它美妙鸣唱之声,深受老百姓喜欢。《诗经·齐风》云:“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可能是诗歌中最早运用的鸡鸣意象。唐温庭筠《商山早行》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名句,鸡声点明时间,还衬托寒冷清晨旅人“客行悲故乡”的愁思。老年陆游夜宿梦笔桥边,听到鸡鸣之声,写下“梦笔亭边拥鼻吟,壮图蹭蹬老侵寻。不眠数尽鸡三唱,自笑当年起舞心”的诗篇。诗人借“鸡三唱”,将一个爱国志士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失地的不已壮心,抒发得淋漓尽致。“鸡鸣”意象诗词中用得最出色的,莫过于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一唱雄鸡天下白”。

  在大漈的一天清晨,驴友说,“夜里听到雄鸡啼了!”我摇摇头:“那是半脚佬,太监的声音!晚餐菜鸡。”驴友回过神来,两人相视大笑。我想,有条件的 “农家乐”要是养只把雄鸡,专司清晨“喔喔——喔”地报晓,让游客体验原生态乡村的淳朴之声,定然游客乐,农家也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湘湖诗会~~~
朝花夕拾~~~
灯下漫笔~~~
风景独好~~~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梦笔桥
   第Z01版:萧山工人
   第Z02版:专题
   第Z04版:专题
母爱的艰巨性
乘着秋天的火车
烟花肆记
鸡鸣之声
唐峰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