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绿投集团是较早参与萧山美丽乡村建设的企业。截至目前,共参与了30余个村的建设,其中萧山1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项目,由绿投参建的就达6个。
美丽乡村建设是个综合性的工程,涉及的项目较多,涉及的对象较多,过程较长。创新实施的EPC总承包模式,通过将设计(E)、采购(P)与施工(C)深度融合、衔接,达到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保证建设效果。绿投萧建公司团队通过前期走访调研、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实地勘察设计、点对点沟通、施工攻难点、技术多完善等环节,确保了美丽乡村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为了保证规划阶段涉及的特色亮点能最有成效地落地,建筑改造则由村干部带领工作组挨家挨户进行摸底。在灵山村村庄建筑改造中,萧建公司采用“1+X”的规划模式,以样板为基调,增加的每一户都有变化,避免了“百户一面”的呆板效果。比如,有的院子窗花采用小青瓦拼接而成,有的则用砖雕构建,与各自的主体建筑相呼应。
村的西边有一幢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特别显眼,门楼的两盏红灯笼洋溢着喜气,这里是灵山村的村级服务中心,是从一家空置的旧厂房改造过来的。关于此处,最初的设计主要以毛石、竹子、青瓦等进行打造,在设计人员的多次现场踏勘后,感觉风格与整个村子并不搭配,而且品相也不好。于是,经过讨论研究,设计方案最终取消了竹子,将风格改成徽派风格,把东面的外墙砌高成马头墙,主体色调以白黑为主,用红灯笼和绿叶植物点缀。工程完工后,得到了村民们的赞许。现在这一建筑派上了新用场,成了南宋官窑展览馆,也成了网红打卡点。
灵山村有两处古井,年岁都在400年以上。但位置一处在池塘边,一处在路当中,不仅有碍观瞻,还存在安全隐患。在这次美丽乡村建设中,经设计师妙笔生花,增加了景棚、石臼、辘轳、坐凳等,外围再用绿植美化环境,通过公园式改造,这两处古井被保护起来,成为村民休闲聊天的好去处。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类似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灵光妙笔,都得益于设计方与施工方的紧密配合、巧手打造。
在施工过程中,最难以克服的困难便是环境整治改造时遇到个别村民的阻挠,他们通常不愿配合,且难以说服。同样,街头巷尾的小场地改造也会遇到类似问题,需要村民拆违、让地。
“我们只能一边坚定确保效果及合理性为原则,一边化解外部压力,与镇村领导一起岀面协调,先易后难,一家一户地做工作。”绿投萧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样由多方组成的团队协同作战,通过现场办公,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地化解,有效推动了工程的进展。像灵山村这个项目,从开工到一期二期完工,用时2年,成功完成了灵山村从提升村到示范村的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