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孙剑
本报讯 这几天,对闻堰小学班主任老师们而言,每天睁眼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钉钉看看班里学生们的健康码是否有异常。一旦有健康码异常的消息通知,他们便会第一时间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并向上反映,做好应对工作。
是谁在半夜推送健康码信息呢?原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闻堰小学打造了一个“大数据人脸识别测温验码系统”,通过向市、区级大数据局申请健康码权限的方式,能够定时统一获取全校授权学生、教师、职工的健康码信息,掌握健康码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而每天的第一次推送就是在早上4点半。
“确定4点半这个时间点,不仅是考虑健康码更新的时效以及信息的精准度,也是配合老师以及学生的作息时间,避免出现学生到了学校却无法进入校门的情况,进一步保障学生路上的安全。”闻堰小学校长滕闽军说。学校目前有72个教学班,学生以及教职工总人数3000余人,整体规模较大,通过这个系统也能让学校的疫情管控更加精准、精细。
在学校“大数据人脸识别测温验码系统”下,学生以及教职工进校时通过AI人脸识别身份,将进校考勤、测温数据、健康码数据整合,大大提高了进校的通行速度,同时能及时整合上报相关数据,切实扎紧校园疫情防控的篱笆。在校期间,一旦有学生、教师、职工的健康码发生变动,系统也会第一时间提醒学校管理层和各班班主任。
不仅是闻堰小学的“大数据人脸识别测温验码系统”,还有金山小学的“疫情防控平台”,运用大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技术来保障每位师生健康安全,防控平台会分别在前一天晚上9点和当天早上6点半对学生的健康信息进行更新与对接,对“非绿码”学生发出不能返校的通知。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区各学校、幼儿园在继续落实刷市民卡亮码、红外线测温以及晨午检等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精细化管理,减少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学生的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加强对学校外来人员的管控,并提醒学生养成勤洗手、多喝水、加强锻炼的良好习惯。各校(园)就学生、家长以及教职工“跳码”现象做好了疫情防控方案,严格落实管控要求,保持防疫指挥体系24小时扁平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