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2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言献策促发展 铿锵前行踏新程

发言人:傅潇侠
发言人:吴张镭
发言人:吴丹
发言人:姜楠
发言人:万玲
发言人:占国红
发言人:董书琪
发言人:吴建霞

  本版文字整理/记者  杨圆圆     本版摄影/记者  唐柯

  2月11日下午,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会上,12位委员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重心,聚焦社会期盼,一一作了精彩的发言。

  委员们紧紧围绕区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聚焦亚运兴城、创新发展、区域一体化、社会民生、共同富裕、公共卫生、文化传承等方面,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广泛凝聚共识,激发共识力量,为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贡献政协智慧。

  民盟萧山区委会——

  增强自贸辨识度,推动自贸区萧山区块高质量发展

  观点:

  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挂牌成立一年有余,成果丰硕。但对标先进,自贸区建设仍有不足,需要再提升。

  建议:

  1.围绕“产业链”,打造特色产业的辨识度。打好航空枢纽牌、数智制造牌、数字贸易牌,将“数字”深度融合到制造、贸易、流通中去。

  2.围绕“创新链”,彰显制度创新的辨识度。聚焦动能转换、扩大开放、产业升级,积极探索科技领域、综合保税领域、重点产业领域普适制度创新。

  3.围绕“生态链”,提升要素保障的辨识度。不断强化政策倾斜、规划保障、协同配合。

  4.围绕“服务链”,优化营商环境的辨识度。打造“线下”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上”E站式数字服务平台。

  民进萧山区委会——

  加快推进“萧滨一体化”进程

  观点:

  萧山、滨江同处钱塘江南岸,一衣带水、同根同源。“萧滨一体化”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杭州城市能级,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形成;有利于均衡城乡发展,助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形成强大产业生态圈,助推杭州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建议:

  1.战略定位共谋。两区明确战略合作定位,实现更高层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释放更大发展空间,推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钱塘江南岸先进高端制造产业带。

  2.产业合作共推。借助专班成立的契机,推进产业平台对接,推动广大腹地腾飞。依托数字赋能,探索更高层次的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新路径。

  3.资源要素共享。释放土地潜力,绽放科创活力,共享人才智力,推动两区产业链创新发展。

  4.合作机制共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强化宣传引导,共创合作机制,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民革萧山区基层委——

  打造“专精特新”集群,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观点:

  在萧山产业跃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何才能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上实现大突破、大发展,重回“老大哥”的位置,创新经济是破题的关键,而拥有“创新”灵魂的“专精特新”企业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建议:

  1.聚焦特色打造,优化顶层设计。加快出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打造目标、发展路径,培育多层级的“专精特新”群体。

  2.聚焦科创属性,细化梯度培育。持续做大“蓄水池”,细化培育路径,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再升级。

  3.聚焦重点产业,强化招大引强。坚持产业链发展的思维,以“萧滨一体化”为契机,厚实“专精特新”发展的产业基础。

  4.聚焦产业生态,深化协同创新。助推企业入链发展,建立科技、产业创新双联动。

  5.聚焦精准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做好“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保障,以及土地、人才、政策等要素保障工作。

  台属界——

  完善我区综合交通规划建设

  观点:

  过去几年,萧山在“后峰会、前亚运”的时代背景下,全区上下全力打好“一二八”组合拳,“22688”交通大会战项目有序推进,基础设施骨架日趋完善。但从“十四五”规划“提升萧山交通能级和群众满意度”的目标来看,仍有诸多不足。

  建议:

  1.加强规划统筹引领。做到高起点规划、全方位融合、系统化构建。

  2.提升交通枢纽能级。进一步完善机场交通体系建设,继续发挥好杭州南站枢纽作用。

  3.合理布局南北路网。加快建设时代大道南延、临浦快速路等南北快速路网,打通城市断头路,缓解城区内南北向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4.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强化枢纽接驳能力,重塑常规公交网络,完善公共自行车体系建设,提升群众公共交通体验。

  5.促进数字交通发展。打造数字交通智能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精准管控交通流量。

  文艺界——

  把湘湖打造成为宋韵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金名片”

  观点:

  湘湖开湖于北宋,完善于南宋,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宋之湖”。九百多年时光流逝,湘湖的湖光山色,依然折射着浓郁的宋风遗韵。建议以湘湖旅游度假区的山水、人文、建筑等为依托,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湘湖的宋韵文化。

  建议:

  1.深度发掘,厚植宋韵文化传承发扬。发掘湘湖宋诗宋词,提升文化价值知名度。整合湘湖寺庙建筑,开展禅意文化再创作。传承传统宋韵民俗,绽放民粹文化新风尚。

  2.彰显特色,推动宋韵风骨古今融合。打造湘湖成为“民呼我为”的示范样板。打造湘湖成为“程门立雪”的治学教学点。打造湘湖成为“茗山斗好”的茶文化基地。

  3.整合资源,扩大宋韵魅力国际影响。坚持大开放,依托国际性活动展示宋韵文化。学会蹭热点,依托亚运会宣传宋韵文化。用好高科技,依托数字化场景传播宋韵文化。

  经济界——

  数智赋能,提升老旧房预测预警和管控能力

  观点:

  加强城市老旧房屋安全管理,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是事关城市有序安全的难事,是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要事。

  建议:

  1.扣清底数、汇集信息。加强排查,做到“一房一档”“一房一码”,业主、周边住户、网格员及社区均可以通过扫描房健码直接和平台对接。

  2.加强检测、实施预警。采取“远程监测+人工巡检”,对老旧房安装高精度传感器进行24 小时实时监测;线下通过人工巡检加强网格化管理。

  3.精准施策、协同处置。建立房屋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根据预警等级,触发指令分派至各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

  4.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依托房屋安全管理大数据平台,向相关群众定期发送房屋使用维护管理知识,不定期开展房屋安全管理知识的宣传普及。

  农工党萧山区基层委——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建设萧山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观点: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的短板,结合我区仍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国内外疫情风险挑战的这一现实,建议我区建立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一体的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建议:

  1.立足当前重点,建设现代化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由区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强化责任落实,保障经费投入,综合各方面因素,合力计划建设。

  2.立足医防结合,构建标准化公共卫生医疗体制。以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为龙头,整合区内医防资源,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公共卫生防治体系。

  3.立足人才培养,打造高效化公共卫生医疗队伍。制定合理的公卫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中西医结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开展公共卫生专业内容培训。

  4.立足平战结合,整合全域化公共卫生医疗资源。依托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整合全区公共卫生医疗资源,实现预防和医疗协同发展。

  致公党萧山区基层委——

  高质量推进老旧城区改造提升

  观点:

  高质量推进老旧城区改造提升,实现新老城区共同发展,以最优、最美的城市风貌承担杭州亚运主会场任务,展示“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领域”试点样板风采,是我们在“十四五”期间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建议:

  1.强化规划引领,推进老旧区块连片提升。做好调查摸底,将相邻区块统筹纳入改造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改造。提高改造标准,争取实现“最多改一次”。

  2.完善功能配套,重振老旧城区人气活力。重点完善老城区商业配套建设。完善支小路网体系,优化公共交通接驳效率。提升“一老一小”服务保障能力。

  3.提升小区品质,打造老旧城区宜居环境。完善老城区绿化体系,重点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提升小区内部绿化环境,增设多样化的健身设施和座椅休息设施。

  4.重拾历史底蕴,丰富老旧城区文化内涵。打造官河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挖掘老城区文化基因,提炼老城区文旅IP。

  5.强化保障体系,加快老旧城区提升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专项工作改造指挥部,由各国资平台分片包干设施,出台奖补办法等。

  (下转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两会 要闻
   第03版:两会 要闻
   第04版:两会 要闻
   第05版:两会 要闻
   第06版:两会 要闻
   第07版:两会 对话
   第08版:两会 专题
   第10版:两会 专题
   第11版:两会 专题
   第12版:两会 专题
   第13版:两会 专题
   第14版:两会 专题
   第15版:两会 专题
   第16版:奥运
建言献策促发展 铿锵前行踏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