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代雨桃
无锡东林书院有一副对联,天下闻名。许多同学可能也曾听说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的就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光是埋头读书是不够的,还要了解国家的现状和未来,关心未来五年后、十五年后,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
当前,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尽责,建言献策。而每年的两会提案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许多提案被采纳落实后,也渐渐推动了政策改革和社会变化,改变了你我的日常生活。
现在,我们邀请了一批小读者共同参与讨论,从身边小事,到社会大事,作为社会的小主人,他们都有哪些小提案呢?
给伞一个“座”,让公共出行干干净净
许多同学一开始不明白什么是提案,记者向他们解释说,提案就是提交建议。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觉到一些不合理、不方便时,就可以分析现状,思考解决办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想法。
了解了什么是提案后,任伯年小学309班的郭思妤想起来,前不久遇到的一件事——
“那是寒假的一个下雨天,妈妈带我去杭州看病。走进地铁,妈妈就把湿淋淋的伞放进了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中,我看了四周,有人用同样的方法把伞‘收’起来,有人直接把伞放在座位下,地上就出现了湿漉漉的一片……下了地铁,我和妈妈又坐上了公交车,发现好几个座位都是湿的,这都是雨伞惹的‘祸’。妈妈告诉我,下雨天,公交车上有时候还会有雨伞‘占座’,或者因为雨伞被踩踏引起的小纠纷……”
如何才能避免产生这种纠纷呢?郭思妤同学想到了公共场所门口的雨伞架。
她提议:在地铁和公交车上设置雨伞架,给伞一个“座”,让人们雨天公共交通出行时,也可以干干净净。
会“说话”的红绿灯,让杭州更人性化
2022已经开启了,对杭州来说,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呢?那一定是马上要举办的杭州亚运会和杭州亚残运会了。基础设施建得如何?杭州出行方不方便?到时候,运动员们一来杭州就能感受到了。
所前镇第二小学205班的丁若琳建议,可以改善一下杭州的红绿灯。“我们正常人过马路时看看红绿灯很方便,但是对于盲人来说就是很大的障碍。我们城市的红绿灯能否设置成不同的声音,方便盲人等特殊人群识别,例如红灯就发出‘滴滴滴’的声音,绿灯就发出‘滴——滴——’声音,这样的做法在北京、香港等城市已经试行了,但是杭州还没有。如果这样,一定能让参加亚运会的客人们感受到杭州这座城市的人性化。”
她提议:为城市的红绿灯设置成不同声音,方便特殊人群识别。
放学接送停车难,“限时接送车位”要安排
相信很多同学都感受过上下学时段,校门口的拥堵情况,为了安全接送,最好离学校门口近一点,位置不够多怎么办呢?高桥金帆实验学校402班廖一琳就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设立限时接送车位。
“每天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的马路就非常拥堵。爸爸或妈妈接我的时候经常找不到地方停车。很多学校在放学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现象。”廖一琳同学认为,因为上下学时段,来往的车辆主要是家长的车辆,许多车辆为了避开拥堵,也会选择绕行,不如限时封闭,只留给家长、教师通行。
她提议:在道路出入口设置交通警示牌,区域内设立限时接送车位,满足学生接送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