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节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电信诈骗层出不穷,诈骗手段不断升级,公安、银行、媒体等社会各类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消费者教育活动进行反诈宣传,但仍然有不少老百姓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面对诈骗分子的猖獗行径,中信银行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多措并举,全力落实金融机构作为反诈最后一道防线的责任担当,在内开发银行智能反诈预警系统;加强员工专业培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落实面向客户的“四必问”反诈宣传工作流程。在外针对当前防范诈骗宣传教育中的“痛点”,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专门在营业网点设立了防诈模拟“体验亭”,通过沉浸式模拟诈骗真实场景并进行互动,更好提升消费者防诈意识。中信银行始终以“有温度”的服务,发挥着金融卫士的积极作用,全力保障老百姓的财产安全。
假专家推荐“股票打新”
理财经理机警识破
日前,郑女士来到中信银行义乌篁园支行找到理财经理,要求查看其名下持有理财产品情况,希望可以赎回部分资金用于股票打新。理财赎回后,客户要求转账汇入某一投资机构账户。理财经理询问其股票打新为何不在专业证券平台操作,而是汇款到该公司账户。郑女士称,该账户为其下载的某一投资平台公司账号,用于股票投资。看到郑女士出示的投资App后,理财经理警觉到其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立即劝阻了郑女士的汇款操作,并提示汇款风险。
经深入了解,郑女士通过微信群了解到股票打新投资回报高,通过添加群里推荐的某打新机构工作人员,并在其指导下下载了所谓的股票投资客户端,注册后转入资金10000元。郑女士根据推荐申购股票6800元,对方声称其误操作购入68000元,要求补足61200元,否则属于违规操作需冻结账户资金,于是郑女士就打算按要求打款。理财经理耐心帮助郑女士对微信对话内容进行分析,郑女士这才察觉到不妥,并在理财经理建议下打印银行流水,到就近的公安机关报案,避免了更大的资金损失。
“美国亲戚”让支付货物清关费
银行柜员发现诸多疑点
近日,客户张女士来到中信银行杭州吴山支行,要求汇款人民币3万余元,为美国亲戚支付货物清关费用。支行柜员初步接待后发现诸多疑点:一是汇款用途为清关费,由英国物流公司承运,收款人却为国内个人账户;二是美国寄件中国收件,清关国家却为阿联酋迪拜;三是该客户暂无法与寄出方取得视频联系确认汇款真实性,全部信息均为物流公司邮件通知。
中信银行柜员立即警觉并对客户进行劝阻,但客户仍坚持汇款。柜员立即向会计经理报告。会计经理一方面让联系辖区派出所出警协助,一方面与客户耐心沟通,并逐一对其收到的邮件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逐步取得了客户的信任,最后在中信银行工作人员和民警的耐心劝阻下,客户终于清醒,意识到确实遇到了电信诈骗,决定放弃汇款,对银行员工帮助其挽回3万余元的经济损失表示由衷感谢。后期经核实,张女士打算汇款的账户因涉案已被多次登记风险事件,中信银行员工专业、敏锐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对客户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得到公安机关的充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