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父亲弄来一本《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让我抄写,我没日没液地抄了整整一个暑假。如今,很少有人再用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督促孩子学习。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就有“寒门”意识,用“寒门”的勤学理念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刻苦和坚韧、耐劳与奋发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以及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么做,不是矫情,而是像那些教育孩子所采取的“拓展训练”“野外求生”的手段一样,在人格上塑造他们。
如果没有平时的艰苦磨炼,不经受风雨的冲刷,只是一味坐享其成,到头来可能一事无成。那些绕过或者躲避挫折,把挫折当成终点的人,永远走不到终点。
球王贝利在贫民窟长大,有一次,一名记者问他:“你的儿子会不会像你一样成为出色的球王?”贝利很干脆地回答:“不能!因为他生活得太优越。”有人说球王的话一矢中的,道出了自己成长、生活的体悟,也说出了吃苦与成功的因果关系。依我说,他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他没有把环境的熏陶与个人的努力以及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方式考虑进去。
诚然,后来的马拉多纳、罗纳尔多、帕蒂劳尔等一些球星也都出身卑微,但这种出身绝不是成功的必然条件,关键在于借力发力,变不利为有利。如今,许多世界冠军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不是也登顶了吗?是平素的艰苦训练和多于常人流出的汗水,让他们在不一样的背景中走上同样成功的舞台。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尽管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与背景不尽相同,甚至天壤之别,但优秀的教育方式和个人的努力奋斗一定是成功的法宝。
加油吧!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不要理会什么“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只要拼尽全力,比以前的自己跑得更快,你就是最棒的。
■评论员 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