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8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优公共文体服务 彰显共富萧山风采

奋力打造新时代共富新标杆标志性成果

合唱培训
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
萧山体育中心体育场
“三团三社”精品节目提升
文化走亲
太极拳表演
区十九届运动会气排球比赛
万堂专项体育课进校园
百姓健身房

  ■文/孔亮燕   朱华丽  朱勇  图片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当前,萧山正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在奔赴共富的道路上,一批反映新时代萧山发展新变化的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

  文化和体育,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更好地让文化和体育赋能,促进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同频共振?萧山给出的答案是做优公共文体服务,打造“全域文化管家”和“全民健身·共享亚运”共富标志性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以来,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以构建全域“文化管家”为抓手,以丰富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方式等四大任务为“引擎”,在镇街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向村社延伸,2022年村社覆盖率达50%,三年实现全域文化管家。在“全民健身·共享亚运”共富标志性成果建设方面,将重点通过实施体育场地精品工程、全民氛围营造工程等六大工程,打造全民健身萧山样板。计划2022年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2024年达到2.8平方米。

  打造具有萧山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文化管家全域发展,绘就“精神共富”美好画卷

  今年5月,萧山区召开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领导小组2022年度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标志性成果必须做到全省领先示范、综合评价必须做到走在省市前列、群众获得感必须做到有质的提升”三大目标。作为二十个标志性成果之一,“全域文化管家”正在朝着这三大目标快速破题。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公布“第二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和“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榜单,“杭州市萧山区文化管家助力基层群众精神共同富裕”案例和杭州市萧山区“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助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分别上榜,这是我区文化管家项目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探路先行的成果结晶,也是打造具有萧山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的最佳实践。

  个性化定制,激发群众文化内生需求

  傍晚时分,在河上镇各个农村文化礼堂里,总是一副热闹情景。在文化管家王淑婷的带领下,村民们或是伴随着悠扬的舞曲,学习古典舞;或是穿上舞台服饰,在小剧场排练;或是摊纸捻笔,挥毫泼墨,专心作画……作为萧山最早开展文化管家试点的3个镇(街)之一,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早已成为河上镇村民们的日常。“除了一些常规课程外,我们通过区镇村三级采购制度,为村民们提供‘菜单式’定制服务,像‘戏曲进礼堂,国粹共传承’系列线上直播、‘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等,都是为村民量身定制家门口的精神文化大餐。”王淑婷说。

  河上镇是我区乡村文化面貌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文化管家的专业指导下,基层群众的文化意识和文化需求被极大唤醒,村民们正在从家中的“灶台”走向公益的“舞台”,从“素人”变身“达人”。在靖江街道和新街街道,文化管家在走访调研后发现有许多村民已不再满足于排舞、瑜伽等传统课程,于是相继策划办起旗袍队,得到一致好评。

  今年,“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将覆盖全区50%的村社,目前已有近200个村社进行了村级采购,购买课程2208课时,用于品牌团队提升打造、村域特色文化挖掘、文艺作品创作、礼堂活动延伸等服务。

  让群众成为文化建设参与者、展示者、分享者

  去年,我区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作为“引导社会多元投入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项目的特色样本,文化管家项目在萧山实施4年来,从试点到推广,再到向镇村延伸,已助力镇、村组建文化团队近700支,开展各类活动480余场,挖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近20项,线上线下累计艺术培训超12000小时,服务群众55万人次,真正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文化管家项目还先后被市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现场推广,《文化管家服务规范》已作为杭州市地方标准发布。杭州钱塘新区、临安区、嘉兴秀洲区、上海青浦区、山东齐河县等十多个地区也签约购买“文化管家”服务,示范推广效果良好。

  当下,“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仍在不断探索前行。今年,我区正在启动文化管家数字化项目建设,借助数字技术,构建集展示、点演、采购、评估、信用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一方面,通过全域文化管家,发展更多的服务主体和服务人员,实现“文化有需求,身边找管家”,不断壮大基层文化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打造文化管家数字化平台,运用数智化服务管理,提升文化服务满意度、管家服务效能与政府管理效能,让基层群众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展示者、分享者。

  “硬件”+“软件”全方位护航

  全民健身共享亚运,奏响“共同富裕”美妙音符

  共同富裕,健康先行。全民健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指标。今年以来,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锚定“全民健身·共享亚运”标志性成果建设,围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区群众共享亚运成果”这一目标,重点打造体育场地精品工程、赛事品牌示范工程、全民氛围营造工程等六大工程,“硬件”“软件”双提升,全方位护航全民健身。

  硬件优化:破解“去哪儿健身”难题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北干小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篮球架下是酣畅淋漓的拼抢,塑胶跑道上不乏健步快走的身影,绿茵场上传来阵阵欢呼……自7月5日我区向市民开放114所学校运动场地以来,这样的运动场景在校园内比比皆是,全民健身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

  全民亚运,共建共享。在刚开放不久的萧山体育中心体育场塑胶跑道场地,每天清晨和傍晚来健身的人络绎不绝。“我住在体育中心附近,也喜欢跑步这项运动,听说这里的塑胶跑道开放了,马上过来体验,家门口的亚运场馆感觉很不错。”跑友李先生说,新的场地和设施,很吸引人。据了解,做好场馆利用,一直是大型国际赛事关注的话题。今年5月以来,萧山的亚运场馆接连惠民开放,瓜沥文体中心、临浦体育馆、国博中心壁球馆、奥体中心场馆群、区体育中心场馆群等8个亚运场馆陆续向市民“敞开怀抱”,让不少热爱体育运动的市民在闲暇时刻有了好去处。据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秉持“场馆惠民”的理念,由我区负运行主责的8个亚运场馆均已组建核心运行团队,提前做好“后亚运”时代各个场馆的赛后利用文章。

  当然,市民就近便捷的运动场所远不止这些。今年4月,闻堰街道湘湖人家社区的百姓健身房正式对外营业,跑步机、椭圆机、坐姿拉备器等十几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百姓健身房不仅有专业团队运营,而且每天只要一元钱,这让前来锻炼的市民赞不绝口。据了解,像这样设施齐全、价格亲民的百姓健身房,今年我区计划建成19家,到2024年这些分布于全区各镇街的百姓健身房的总量将达到100家。与此同时,今年我区体育设施也再提档升级,将新建、重建各级公共体育场地300处,其中包括高标准二代健身点、塑胶篮球场、塑胶羽毛球场等精品体育场地79个。同时利用高架桥下、社区配套用房和闲置空间等“金角银边”,使全区全民健身设施达到3000处,升级“10分钟健身圈”,破解老百姓“健身去哪儿”的难题。

  软件强化:激发“全民健身”热情

  随着运动健身领域的硬件条件逐步提升,群众的健身热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与释放。5月底,4年一度、贯穿全年的大规模综合性全民体育盛会——萧山区第十九届全民运动会拉开帷幕,足球、羽毛球、田径等11个比赛大项吸引了全区共5000余名运动员参加。今年以来,我区还通过引进国内外高端体育赛事、打造“一馆一品牌”赛事格局,举办“战马杯”第3届全国大学生冰球联赛(总决赛)、2022年浙江省首届“共同富裕杯”县(市、区)男子篮球赛等全民健身赛事,开展武术等体育项目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六进”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掀起全民健身热潮,让更多人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同时,全区各部门、镇街(平台)以亚运筹备为契机,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迎亚运氛围。截至目前,我区共举办各级赛事活动1080场。

  日益增多的健身场所,在为市民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对科学健身提出了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科学运动。据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萧山,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万名,这一群体通过定点服务、公益培训等方式,正在成为引导百姓科学健身的主力军。

  去年,我区已成功创建首批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区,接下来,围绕“全民健身·共享亚运”标志性成果建设,我区将进一步优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美好生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运动项目培育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运营,多措并举促进全民健康,牢筑共同富裕的根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做优公共文体服务 彰显共富萧山风采~~~
   第01版:时政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旅
   第04版:调查
   第05版:综合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天下
   第08版:生活
奋力打造新时代共富新标杆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