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4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周六 来韵味课堂乞巧、斗巧

制作香袋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本报讯 (记者 贺一萍)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今夏韵味萧山App推出的“韵味课堂”主题是体验宋人如何过夏,这七夕节在宋朝便是在盛夏里的一个大节日,有没有好奇他们是怎么过的呢?本周韵味课堂牵手萧山花边研究所、尘心茶事,邀请适龄儿女学刺绣、制香囊,复刻古代乞巧、斗巧游戏。“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刺绣”活动一下子就满额了,还想参加的朋友不要急,本周六下午3点的“穿越”活动仍在报名中,为了让课堂更有“宋”意,我们特意准备了有“锦绣之冠”美称的宋锦,搭配制香技艺非遗传承人特调的防蚊香料,让 “小织女”用针线做一款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香袋。感兴趣的市民扫描二维码可查看活动详情。

  现在很多人喜欢把七夕称为“七夕情人节”,这其实把这蕴含着传统文化的节给过窄了。七夕乞巧的记录最早现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记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过去的女儿家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织女便成了传统女性的偶像,所以每到七月初七,姑娘们都要做各种奇巧小玩艺,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有些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在萧山就有一项关于七夕的省级非遗项目——“祭星乞巧”,挑花织女在夜色下乞巧、赛巧,家家户户摆放供桌祭祀祈祷。

  到了宋代,不仅明确了“七夕节”的名字,而且还把它定为了国家节日。到了七夕这一天,商人们大搞促销活动,从白天热闹到晚上,或许与我们现在的“618”“双十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富贵人家结彩楼过节,平常百姓家杀鸡摆宴,儿童女子无论贫富都会穿上新衣,全民隆重过节的盛况像极了过年。据《醉翁谈录》的记录:“七夕,(汴京)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无论节庆怎么演变,七夕乞巧这一传统项目还是个重头戏。女孩子会在夜间行跪拜之礼,向织女乞巧,女儿家之间穿针引线来斗巧,还会提前几日捉小蜘蛛放在精致小盒里,如果蜘蛛结出密密的圆形蛛网,就叫“得巧”,也就证明乞巧成功了。

  想在本周六穿越到宋代乞巧、斗巧吗?现在下载韵味萧山App,在广场参与讨论 “七夕怎么过”,周五小编会联系五位发帖者兑换入场券,本场活动不收费,用韵味萧山App50积分即可兑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梦笔桥
   第08版:公益
本周六 来韵味课堂乞巧、斗巧
陈妙林:“铁人”企业家的萧山情结
诵读经典 相约周日
下蛋了 下蛋了 实现“捡蛋”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