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傅浩军
此案非彼案,书生破的是文史案。
书生工作之余,从“破案”,已数十年。
萧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文史工作者们多年不懈努力,很多历史故事已经呈现,然而,还有更多的历史埋于长河之底,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书生孜孜不倦,尽毕生功力以求,研究历史文化,极力发掘今人所未知的萧山历史,在史书堆里苦苦寻找线索,根据一点蛛丝马迹找出历史中的萧山点滴,还原历史真相,呈现一个故事。这一过程,如同破案。
书生破案,经历阶段有三:先是,学习阶段,看别人的案子,没有线索,也没有案源,无从下手;而后,临摹揣摩描红,分析案例,旧瓶装新酒,创点新,偶尔也找到点小线索,来点小发现;然后,凭借蛛丝马迹,能够独立破案,案源也渐多,常破大案要案,乃至以破惊天大案为乐事。
试举几案例:
看电视时,偶然看到贺知章的形象,是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贺知章是我们萧山人,书生已经发表过关于他的多篇文章,心有所动,马上去书店买来书,连夜看。人们熟悉的贺知章是个文人,闲适豁达,放荡不羁,似乎不会和朝廷争斗有什么瓜葛。然而,在小说中的贺知章运筹帷幄,相当老辣干练,这也许有其真实的一面,有助于全面认识历史上的贺知章。连赶七个晚上写成文章,题为《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贺知章》。此为一大案。
研究二十四史中的萧山人孙处,东晋攻伐南燕时,广固之战中此人先登有功。说到南燕,书生立马想起金庸的《天龙八部》,小说中的慕容复自称南燕慕容氏是他的祖先,念念不忘兴复大燕。慕容复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然而,深入研究这段历史,几方对照,历史上确有慕容家族,也存在过燕国,慕容复一心兴复的大燕国,是被东晋所灭,而在晋军攻灭南燕的战争中,萧山将领孙处立下了首功。书生急急挑灯夜读,写就文章《萧山将领孙处攻灭南燕立首功》。又破获一要案。
书生能破大案、要案,甚至还有窝案。在研究吴越征战故事时,书生忽然又想起金庸的武侠小说,其中有一部《越女剑》,会不会有这方面的描述?找书细读,果然有,更发现,金庸写作的起因居然是萧山人任熊。金庸手边有一部任熊画的版画集《三十三剑客图》,很是喜欢,他偶然间引发了一个念头,要给每一幅图插一篇小说。自古总是画家替小说家绘插图,而写小说的人替画家的画插写小说闻所未闻。然而,金庸就来了个创新,写了一篇《越女剑》。于是,书生也写出一篇《自古只有画家替小说绘插图,金庸却为这个萧山人的绘画插写小说》。其间,在研究任熊的资料时,书生又发现任熊画过越中先贤,其中有多个萧山人,又马不停蹄,继续钻进去研究,又成一文《清末著名画家任熊画笔下的萧山先贤》。此案可谓窝案、案中案。
日前,书生还破获一重案。在研究一个古代萧山将领时,传记中写到他武力过人,骁勇善战,书生忽然脑子又动了一下,成语都有出处,这会不会是骁勇善战这个成语的出处。于是书生找了多本成语词典研究,大喜。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可是萧山人从来没有想到居然和萧山有关。书生冒酷暑,大汗淋漓写出《成语“骁勇善战”出自南朝萧山将领传记》一文。属于萧山的成语能有几条?于萧山实无异于一重大发现。这是惊天大案了。
什么叫知识的海洋?什么叫历史底蕴深厚?萧山蕴藏的历史就是一个宝藏,丰富深厚,瑰丽无比,无穷无尽。
当然,破案过程殚精竭虑,艰辛无比,其中曲折实不忍赘述。
二十年多前,书生先后八次被萧山日报社评为先进,是先积极后优秀的通讯员。这两年,书生重操旧业,重出江湖,又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副刊作者。文章也越写越长,二十年前是豆腐干,如今常常是豆腐,还是整版的。
每次发掘出不为人知的宝藏,呈现出来让萧山人知道,书生就沾沾自喜。
由此,书生破案,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