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20余名萧山日报小记者在宣宣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首先,讲解员喻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一层中厅的“天地人文”景观:伫立在大厅中央的“针灸铜人”。喻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天、地、人”三大元素。
二层的医史馆分为中国医史厅、浙江医史厅两个展厅。在这里,喻老师讲解了各个时期中医药发展的成就,介绍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医师,如扁鹊、华佗、李时珍等。随后,一扇“文化之门”引人驻足,然而这并不是真的门,而是两面挂满古老医匾的墙面。这里存放着清中期金漆龙凤木雕“存仁堂”药号匾、民国金漆花鸟木雕“回生有术”颂医匾以及民国时期浙江金华地区的“利济宏深”颂医匾等,通过喻老师的介绍,小记者们纷纷了解了“利济宏深”等医匾背后的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在甲骨坑前,小记者们用手描摹甲骨文的一笔一划;百花药墙旁,他们识花认药,惊叹于瓶中标本的栩栩如生……一张张经典药方,凝结的是代代相传的经验总结;一家家老字号医馆,沉淀的是治病救人的百年坚持。讲解员将馆中展品背后的历史娓娓道来,展露了中医药深厚历史文化的冰山一角,在小记者们的心中种下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听着喻老师讲解丰富有趣的中医药知识,小记者们感觉新鲜又好奇,在参观过程中感受着中医药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听到兴趣之处,纷纷拿出本子认真记录,感叹中医药的神奇和伟大。此次活动,小记者们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中医药的强烈兴趣。(文/摄 宣舒瑶)
小记者 郑皓铭 回澜小学205班
我满怀新奇的心情走进了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走进了一楼大厅,这里介绍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校史,也知道了到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和成就,这里还藏着很多药书。博物馆的第二层,介绍了从古代到民国时期的中药文化与文物,还有众多古代遗留下来的甲骨文,上面记载了很多中药名,在古代就一直被广泛使用至今。这里还介绍了很多有名的中医药大师。我最喜欢的是第三层,这里陈列着很多名贵的中医药材,有白花蛇草、鹿茸、熊胆等。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药性和作用。中医大师们根据病人的病症和体质,一对一地给病人号脉,开具中医药方,这些都需要多年的学习和钻研。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国医大师们技艺精湛,实在太了不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