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琦洁
去年10月,一则“女子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的热搜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没必要宣传这种过分的节俭,“这只是活着而不是生活。”有人则表示,钱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还有人称,花钱才能让自己真的开心。当然也有人对网友的评论不解,节俭为什么还要被嘲笑。但我认为这位女子的行为很有些过犹不及之嫌了。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样的行为不符合我们倡导的可持续、生态的消费方式。美国经济学巨匠、社会学家凡勃伦等人在多部著作中反思了消费主义和“唯GDP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认为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也无法实现人类的长远利益。
这位王女士表示,自己贯彻的是极简生活的原则,如非必要,不花分文,她的眼睛时时盯着如何省钱,比如自己闺蜜衣服买了不穿,或者穿不过来,她就想办法接过来,她不断地“接别人淘汰的”衣服、鞋帽、配饰,甚至化妆品都达成了“基本不在这方面花钱”的心愿。而她的抠,一方面是她对消费社会的抗拒,另一方面是家庭对她的影响,她的母亲把90%的钱存进冰箱冷冻柜里,最后掏全款买了一套房。
为了买房而不敢“生活”,本身就是本末倒置。背负巨额房贷,拽着一沓沓房产证,坐等人老珠黄,这种过分的克扣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节俭主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畸形的消费欲望呢!
孔子说得好:过犹不及。列宁也说:真理只要向前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会成为谬误。如果是我,我会“抠”出一套房,而省下来的钱用于消费,在吃喝玩乐的同时,把钱用于学习,用于智力投资,节俭是必须的,但一味节俭,很可能毁了我们的生活,也毁了我们的未来,那是一种真正的得不偿失,最终让我们悔之晚矣。
9年抠出两套房,表面上看来似乎获得了“体面”的财富,但是没有诗与远方的财富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财富,不要也罢!我们永远要记住:过犹不及!
(作者为区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