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4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如何实现高水平民生保障 萧报圆桌汇有话说

孔冉 区住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徐志杨 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姚梁 宁围街道振宁社区书记
倪荣通 瓜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山分中心主任

  ■文/本报记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区委提出,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找准“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落地的实践场景,以高质量经济发展、高品质城市建设、高水平民生保障、高效能社会治理为基本维度,构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萧山样本的总体框架。

  为营造气势、浓厚氛围,本报特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萧报圆桌汇”。本期关注的话题是高水平民生保障,邀请的嘉宾是区住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孔冉,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徐志杨,宁围街道振宁社区书记姚梁,瓜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山分中心主任倪荣通,他们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就业服务保障、“一老一小”服务、医疗配套等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记者:民生问题大于天,请结合自身工作,谈谈线上工作情况。

  孔冉:今年,区住建局把未来社区理念全面融入旧改工作,积极拓展存量资源,因地制宜植入托育、养老、健康、邻里等服务场景,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目前,已改造完成崇化三区块等6个区块、18余万平方米;另有6个区块、近29万平方米将于年底前完成。未来社区建设聚焦“全域覆盖、样板引领、特色创新、亮点纷呈、成果共享”目标,成功申报省市级未来社区创建项目16个,其中入选省级试点创建13个,受益人群达13万余人。5月份,振宁社区通过省级验收,为全省首批。10月份,振宁、潮都、丰二3个社区通过省级“一老一小”服务场景验收。

  徐志杨: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来,区人力社保局以“四季如春”和“一镇(街)一品”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行动为载体,构建横向互动、上下联动的服务体系。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落实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应用场景,分级分类提供岗位推荐、职业指导、政策介绍等服务,形成“登记—主动服务—后续跟踪”的闭环,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截至10月底,全区新增城镇就业3.32万人,帮扶1.9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顶格执行一系列惠企政策,累计为23万家次企业减、返、缓各项费用11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1.22亿元,保障了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734万元。各项就业指标平稳运行,就业态势稳定向好。

  姚梁:振宁未来社区重点围绕“一老一小”场景的打造推进民生提质,营造儿童友好和老年友好的社区氛围。在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营造中,振宁未来社区以教育和健康为抓手构建儿童友好环境。婴幼儿成长驿站、小宁萌托育、宁围中心幼儿园、宁围小学、宁围初级中学形成全面的少年儿童托育—教育体系。与浙江萧山医院、宁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悦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单位紧密合作,联合组织开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类活动和课堂。同时聚焦特色营造儿童友好环境。一是打造浙江省首个未来社区小记者基地和“宁未来”儿童议事会两大品牌,树立儿童的社区主人翁意识。二是聚焦公益,通过联合公益行动和160余场公益课程、活动,培育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三是针对亲子家庭开展丰富活动,全面提升家庭素质教育水平,改善社区家庭亲子关系。

  在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打造中,振宁未来社区围绕老年人群的主要需求进行精准提质。一是公共配套区域从小处提升,普遍设置无障碍通道,适老化改造入户。二是智慧守护精准化,打造养老一张网,构建15分钟养老圈,实现一屏统览、实时监管和闭环服务,安装“安居守护四件套”。三是打造五位一体宁惠驿站,总投资约300万元,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体,配套智慧共享食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和残疾人之家实现“五位一体”合理布局。

  倪荣通:2022年,萧山推出了“健康大脑+小病慢病不出村(社)”多跨场景应用,瓜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山分中心下属的梅林智慧健康站作为示范点,推行“小病慢病不出村”服务,慢病配药不出村(社)、监测服务不出村(社)、常规检验不出村(社)、入院办理不出村(社)、康复护理不出村(社),一系列数字化服务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烦”等问题,尤其在优化老年慢性病人的医务服务上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梅林智慧健康站试点推进“小病慢病不出村”服务后,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其中“慢病配药不出村”服务深受热捧。

  在基层诊疗中,免不了有些患者会出现配不到药的情况,他们也只能去大医院配药。为了方便基层患者配药,我们通过“健康大脑”平台打破基层配药类目限制,从源头破解了配药难的问题,而且基层进药渠道都是通过国家进药平台统一进货,能够保证药品安全。用数据“跑”代替患者跑,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用药需求,同时也减轻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据数据统计,今年1-10月,梅林智慧健康站已提供“慢病配药不出村”服务566人次,涉及药品295种,其中新增目录外药品174种。

  记者:区委社会民生工作会指出,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萧山样本进程中,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是总体框架之一。对此,您觉得高水平应该是什么样?

  孔冉: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萧山住建工作实际,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举措,塑造变革、实干快干,全面、系统、深入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打造“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幸福生活共同体。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争先创优、政策保障等机制,推动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加速落地落实落细;二是坚持居民主体,秉持共建共享共治理念,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缔造美好生活;三是坚持社会协同,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形成多方联动、多元共建的工作机制。

  徐志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总量压力长期存在,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好就业问题,实现高质量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我区就业工作将围绕“一核两端”做好深化文章。“一核”是企业。人民的福祉,首先就要靠就业获得。只有充分就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阵地,只有企业稳,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让更多劳动者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福祉。“两端”是指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劳动年龄段前端和以大龄失业人员、征地农民等为代表的劳动年龄段末端。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抓住重点群体是关键。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牵头、全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依靠政策端、市场端、服务端协同发力,让困难群体端稳就业饭碗。

  姚梁:在民生保障领域,我认为“高水平”应包含以下内涵:一是要有充足的公共空间能承载公共服务落地。空间是承载服务的基础,在社区配套用房不足的旧改类社区,应探索多元化空间利用方式,包括架空层、楼廊等社区灰空间的有效改造利用,国有平台公司闲置资产的盘活,商业性空间的合作利用等。二是要有优质的服务资源能下沉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围绕教育和健康两大民生重点,在上级部门资源和政策的支持下,社区主动作为,为社区引进优质服务资源。三是要有可持续的运营发展模式。要有资金平衡的运营模式,有充足的经营性资产保障资金可持续;社区要有经营性主体,通过社区社会企业推进社区的可持续经营;内容可持续,充分发挥居民的积极性,形成社区的自生长。

  倪荣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萧山样本的进程中,高水平的民生医疗保障是总体框架之一。我认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萧山样本,要让老百姓有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其中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两大基石,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医疗和公共卫生持续投入和发展。

  记者:对标“中国式现代化”萧山样本要求,请您谈谈线上今后工作计划。

  孔冉:在今后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实施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成片化”改造力度,推动“旧改+未来”深度融合和叠加发展,确保“一年见成效,三年出风景”,实现安居到宜居的跨越。2023年,计划14个社区启动“片区化”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新增20个以上申报创建未来社区,推动4个以上社区完成省市验收。在建设改造过程中,充分挖掘闲置土地、房屋等空间资源,补齐“一老一小”、文体活动空间等公共服务短板。同时,立足山水资源禀赋,着眼老建筑、老街、河道等历史遗存,通过对绿化景观、建筑立面、城市家具、标识系统的提升等方式,将萧山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记忆碎片融入市民生活,让城市有故事、可想象。

  徐志杨:对标“中国式现代化”萧山样本要求,明年就业工作将在三个方面靶向发力。一是释放红利保企业稳岗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推动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提升劳动力资源流入量。聚焦稳定市场主体,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落实“降返补”政策组合拳,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力度,持续发力保企业稳岗位。二是深化就业援助精准服务。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就业公共服务制度,继续开展“四季如春”和“一镇(街)一品”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行动。依托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应用场景,掌握劳动力资源和各类重点帮扶群体真实情况,推动社区(村)的高质量就业治理。强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做好失业人员服务保障,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全年,帮扶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三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和帮扶城乡劳动者围绕新经济、新产业开展创业活动。出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创业场所扶持政策,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陪跑空间。完善创业指导、成长扶持、孵化发展的全程创业帮扶机制,以更高站位和更大力度鼓励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创新。

  姚梁: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萧山样本的总体框架中,我认为社区应主要做好高水平的民生保障、高效能的社会治理这两大基本维度的工作。

  在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方面:一是通过红树领党建联建单位的合作和社区共富基金的赋能,推进共同富裕在社区的落地;二是通过小区旧改和无物业管理清零工作,优化居民生活环境;三是通过民生服务综合体、民生服务小宝盒两级民生服务体系的打造,继续优化以一老一小为核心的民生服务。

  在高效能的社会治理方面:一是以党建为统领,在党建联建和网格智治的赋能下优化社区治理能力;二是五社联动,继续培育社会组织力量,推进社区共建;三是抓好平安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营造安全、舒心的环境。

  倪荣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一句话: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我很激动,对未来基层医疗工作充满期许,从中我也感受到了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优化各项工作流程,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数字赋能医疗带来的便利。

  我们希望能继续深挖数字医疗潜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感,通过多跨数字健康场景的应用和归集,更好地形成医防融合、医患共建共享的健康服务新模式,从而实现“防未病,管慢病、治小病、转大病”的基层健康服务目标,真正实现数字化改革在未来村庄的落地见效,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有力的健康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财经周刊
   第07版:小记者
   第08版:小记者
如何实现高水平民生保障 萧报圆桌汇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