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上戏装, 年过半百的方凤梅神采飞扬

穿上戏装的方凤梅
方凤梅(右二)与队员合影

  ■文/图 徐亚 肖雯

  刚下过一场雨,灰扑扑的水泥地面上还留存着几摊浅浅的积水。绕进长而窄的街巷,在老旧厂房的对面,就是方凤梅的宿舍。

  今年53岁的方凤梅,是衙前戏曲协会的负责人,参与曲艺演出已有十一年,平日就在宿舍对面的工厂里上班。工作不忙,闲暇时,她便外出参与越剧演出——从宿舍的箱子里,翻出当天演出角色所需的服装、帽饰,再匆匆奔赴演出现场。

  十多年的演出经历,让她早已得心应手。回忆起初次登上舞台的经历,方凤梅的脸上绽出灿烂的笑容:“第一次登上舞台的时候,我很紧张,两腿都在发抖。”

  那次演出结束后,方凤梅的演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大家纷纷追着问她讨要电话号码,之后,连着几次演出,她如果没有出现,就有电话打来,说要听她的演唱。

  42岁那年,方凤梅第一次登台演唱,唱的是《碧玉簪》中的《归宁》《三盖衣》两段戏。

  《归宁》,讲的是李秀英出嫁后,与丈夫玉林产生误会,秀英回到娘家后,玉林又遣人送去书信,责令秀英原轿返回,否则休了秀英。秀英无奈,与母亲李夫人洒泪而别。

  当天,我们请方凤梅重现了《归宁》这段戏,顷刻间,她便进入了戏中的情绪——眼中含泪,声音哀婉,生出悲切,却又十分清亮透彻,就像一束明亮有力的光,忽然穿透玻璃窗,照亮了整个灰暗的房间。她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用声音将戏曲中的片段和情景完整地再现在我们眼前,像伸出一只有力的手,不断将听者拽入那个婉转细腻的情境中。

  墙面斑驳脱落,窗棂陈旧泛黄。在这个狭小拥挤的房间里,却延伸出无限辽阔轻盈的梦。

  “《碧玉簪》里的《三盖衣》我九岁就会唱了,那段戏时长十八分钟多,我九岁那年就能背出来。”方凤梅的语气里满怀欣喜与自豪。

  她从小就喜欢越剧,最开始是自学,听着家门口的广播,后来条件好了些,就买了磁带,模仿录音机里的唱段。

  “我什么曲子都喜欢,什么角色都爱唱,花旦也唱,小生也唱,老生也唱……”

  十二岁那年,她考上“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奈何父母不同意,只得作罢。

  后来她参加工作,在工厂上班,企业在节日里常举办演出活动,她便跟去。四十多岁时,附近的公园里常有人唱戏、唱歌、跳舞,她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在公园里唱越剧。起初都是清唱,到后来,有人伴奏。再之后,她去到文化馆里演唱。现在,她有更多表演戏曲的舞台,在新湾、临浦、瓜沥……都留下了她演出的身影。对方凤梅而言,唱戏,既愉人,也悦己。

  “现在我们到处文化走亲,参加很多公益演出。”

  一路曲曲折折、弯弯绕绕,还是走上了曲艺之路,也算是圆了最初的爱好。

  “我走到哪里,唱到哪里,听众们都很喜欢我的越剧。我要是偶尔有特殊情况没去,他们都很遗憾。我网名叫‘美美’,他们就说:‘哎呀,今天美美没来,今天美美没来!’”

  对越剧的喜爱,让方凤梅结识了不少共同爱好的朋友。几个要好些的朋友,隔三岔五地来厂里做客,和她一起参讨唱段里比较难的部分,她便做示范,一遍一遍地唱,互相聆听,一同进步。

  “老师,您唱得太好听了!刚才演唱的部分能不能再来一段?”我们询问方凤梅。

  “再来一小段?”她侧过身,“刚才唱的是……”

  “《归宁》。”

  “《归宁》……那个是花旦,我再唱一段小生。”

  她踩上厚底靴,披上戏服,神采奕奕,仿若站在舞台中央,清亮悦耳的越剧声,再次在房间里响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文化 悦读
   第08版:教育
三十年 那些拨动了我们心弦的歌
穿上戏装, 年过半百的方凤梅神采飞扬
接过文学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