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里究竟隐藏着怎样一段悲壮的历史?》后续之五

建墓竖碑工程进展顺利 民间积极捐款捐物

  ■文/记者  刘斌云  童志辉  

  摄/记者 范方斌

  “小心点,千万别磕坏了!”日前,再次见到汪建庆时,他正忙前忙后,指挥工人们切割花岗岩、搬运汉白玉。随着修建公墓竖纪念碑工程的开展,化成禅寺多了一份热闹。为了按期完工举办纪念活动,工人们正抓紧时间赶进度。

  工程有序推进的同时,各界义捐的热情依然不减。在村三委干部的积极带动下,沿塘村村民也加入捐款队伍中。衙前农运发起人沈定一的后人,还捐出了一把多年前挖出的日军刺刀。

  整个工程已完成60%

  “寻人”活动正在进行

  化成禅寺前面的空地上,随着切割机发出的声响,白色的粉末如雾气般在空中弥漫。一块块巨大的汉白玉整齐叠放着,上面书写着浙抗卫第八支队阵亡将士的名字。它们将通过吊机安装在公墓的背景墙上。

  寺院的西南角,一个由附属房改造提升而成的陈列馆也已成型。该馆面积约72平方米,青石建造的门楣上刻着“浙抗卫萧山会战陈列馆”,大门两侧是一副对联,分别刻着“化成无言伴英雄”“禅寺有幸埋忠骨”。踏入陈列馆,只见装修工程已基本结束,一名正在做扫尾工作的师傅说,布展内容都是在外制作的,到时候只要运进来安装一下就行了。

  在寺院里面,公墓的基座已经建好,碑身也已矗立,整体框架基本建成。“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完工率达60%左右,本月22日工程就能全部结束。”汪建庆透露,25日将举行相关仪式,中间留有3天时间,可以进行卫生打扫等工作。

  “在我们整理出的143名阵亡将士名单里,有的来自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外省,也有浙江本省籍的,其中29人为广西籍,都是第八支队的。”多年从事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工作的周寅说,他看到过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处纪念碑,上写:浙江省抗卫团第八支队抗敌阵亡官兵纪念碑,落款是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黄绍竑。

  而黄绍竑是广西容县人,当年他组建自卫团时,从家乡召集了不少广西籍农民加入。这块纪念碑,可能是他为诸多牺牲的家乡的将士们建的。

  根据计划,在25日的仪式上,将邀请义乌、广西等地的幸存老兵以及第八支队阵亡将士的后人、亲属来萧参加纪念活动。眼下,我们已通过多方途径联系义乌、广西等地的媒体、民间组织,发起一场“寻人”活动。如果您有相关线索,可以与我们联系。

  民间爱心继续涌动

  捐款捐物表达缅怀之情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在衙前发轫,红色火种传播四方,农运先驱的事迹激励人心。几天前,身为衙前农运发起人沈定一的后人,沈红卫先生得知化成禅寺在筹建浙抗卫阵亡将士公墓和陈列室后,捐出了30年前挖地时发现的一把日军刺刀。

  这把刺刀历经岁月的侵蚀,虽已锈迹斑驳,但上面依然可以看清日本兵工厂的印记。它是当年凤凰山大战的实物,也是日军侵略萧山的罪证,今后将在浙抗卫萧山会战陈列馆中展出。

  为了将这段历史以实物的形式保存下来,化成禅寺所在的沿塘村也在积极行动。村三委班子成员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通过微信朋友圈等途径带领发动广大村民及亲朋好友、同学参与助力。

  “我们村三委干部捐了5000多元,村民捐款不通过村委,而是个人通过微信链接直接捐到平台,所以金额无法统计。”沿塘村党总支书记丁林玲说,一些高中、大学同学看到她转发的微信,都表示了支持。村里将进行美丽乡村提升村改造,借此机会希望把化成禅寺打造成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沿塘村村民沈俊杰是一名青年党员,从小听着长辈们讲述革命故事长大,对于“丁村之战”,他早已耳熟能详。点击进入“爱乡宝”平台,可以看见他捐了1000 元。“有国才有家,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何其珍贵!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手上,更应珍惜这丰厚的财富,用红色激情去拥抱这个时代。”

  从10元到数千元,一份份爱心汇聚,寄托着对英雄们的缅怀之情,最终化为一份份奋勇前行的力量。截至12月11日12时,“爱乡宝”平台已筹集善款106420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湘论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文化
   第08版:教育
建墓竖碑工程进展顺利 民间积极捐款捐物
所前开展无欠薪“综合查一次”专项行动
排查各类风险隐患2.1万个 义桥镇“除险保安”工作“质、量”双提升
我区开展慢阻肺疾病免费筛查 惠及1.4万人
萧山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圈”出美好生活
新塘乡贤联谊会涝湖村分会成立
专家解答如何判断和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