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要不要囤药?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什么情况下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哪些人群要重点关注?……
12 月 4 日,杭州发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通告,包括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乘地铁公交不再扫“场所码”等,那么对普通市民来说,接下来要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如果自己或者身边有人感染,要怎么办?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的解答吧。
关于奥密克戎:
传播依旧快,症状变轻了
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染性没有下降,传播依旧比较快,但它的感染潜伏周期明显缩短,所以观测时间也从原来的两周调整到现在的 3 到 5 天。另外,它的症状在变轻,主要是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
目前, 医院的任务是保护弱势群体,避免出现大量重症患者。从河北、广东等地的发病人数看,感染者出现白肺的情况已经很少,但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感染后,基础疾病确实会加重,所以医疗的责任是要加强对老弱病残人群的救治。
关于如何判断感染:
90% 都是无症状患者
目前来看,新冠病毒感染者中 90% 都是无症状的。有症状的患者,在感染前几天,也就是早期,会出现乏力、咽痛、咽干、咳嗽、上呼吸道症状、腹泻、味觉障碍、嗅觉障碍等。
如果没有发作,是不需要使用药物的。如果体温过高,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物,以及一些缓解上呼吸道症状的中药。
新冠肺炎和感冒的症状有些相似,要区分二者依旧是要做核酸。
关于囤药:
高热患者可用退热药,无须大量囤药
目前四类药物,退热药、止咳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品都可以在药店买到。盛吉芳的建议是,家里不用备药很多。如果出现高热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退热药,另外也可以服用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等药物缓解上呼吸道症状,完全没必要大量囤药。
盛吉芳认为,最关键还是做好个人防控,比如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增强体质,尤其是在密闭环境不要聚集等。
关于感染后就诊:
这类人群感染后要及时去医院
如果感染新冠病毒,是去医院还是居家隔离,要看个人感受。无症状患者可以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
如果出现体温持续不降、持续高热,或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就应该到附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的高危重症人群依旧是没有接种过疫苗的、60 岁以上人群以及有各种基础疾病的人群。
关于居家隔离,国家有两个指南性意见:一个是《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一个是《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指南》,具体可以参照这两个指南。居家患者要做好自我监测,测体温、测抗原,做好家庭成员的隔离,包括卫生间的消毒处理,家里可以配备一些消毒药剂,做好通风等。
关于自我防护:
疫苗接种很关键
病毒也在适应人类社会,病毒和人类不是“你死我活”的情况。对个人来说,戴好口罩、勤洗手等依旧非常重要,另外如果没有接种禁忌的人群,尽量去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重症发生率会明显降低,这个数据不是相差一点,而是相差几倍。当然如果有禁忌症的,还是要小心谨慎。目前来看,哺乳期的女性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但孕妇不主张接种。
新冠肺炎是传染性疾病,从临床救治来说,依旧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当然,人群免疫力提高也是一种很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