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韩超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与亿万产业工人息息相关的重大改革。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启动以来,萧山选树省级试点镇街1个,省级试点企业2家、市级试点镇街1个,市级试点产业园区1个,市级试点企业8家,以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高质量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为目标,奋力打造产改“萧山样本”,全力培育一支服务萧山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班前十分钟 凝聚红色力量
萧山的加速前进,亟需一支高素质、强技能,敢于创新、勇于奉献、与时俱进、实干争先的产业工人队伍。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是“产改”的总体思路。区总工会把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引领团结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围绕党建发展“双强”,我区通过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学习讨论、书记上党课等方式,推动二十大精神进园区、进企业、进车间。创新采用“青年说”“故事汇”等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迅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到企业各个角落。常态化开展劳模工匠宣讲团活动,不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职工故事会、征文大赛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职工群众以劳模工匠为榜样,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时代风尚。
部署开展 “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召开市级以上产改试点企业交流部署会,建立定期联络沟通制度,调研总结传化、万向“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先进案例做法,推广先进经验,在万向集团召开座谈会,加强联系指导培育典型,推动全区产改革试点企业普遍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运用车间班组交流互动、观看钱海军先进事迹视频、企业优秀职工、班组长、劳模工匠宣讲活动等,凝聚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工人政治待遇。我区推行“双培养”做法,聚焦劳模工匠、技术能手、青年专家、创新人才等优秀产业工人群体加强政治吸纳,今年累计有200余名产业工人吸收入党。今年产业工人在政协委员中的数量已由原先的11名提升至29名。
为了唱响“产改”好声音,我区还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开展“产改”宣传报道,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萧山推进“产改”工作营造了氛围,凝聚了力量。
匠心育人 提升技能素质
人才出彩,产业才能更精彩。
为助力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我区积极搭建“赛”的平台。今年,我区确定13个重点建设项目为区立功竞赛项目,其中浙大二院萧山院区项目入选省、市“三重一新”立功竞赛重点建设项目,杭州萧山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项目经理贾兴明获评2020—2021年浙江省立功竞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结合我区产业优势,制定2022年萧山区职工技术比武方案,创新开展疫情流调等亚运保障相关技术比武,全年完成区级技术比武14个,镇街局产业技术比武102个,带动职工岗位练兵12万余人。
今年,我区选树第四届“萧山工匠”30名、提名奖5名,颁发“风华30年”劳动模范纪念章216名。认定区级“工人先锋号”40家,职工先进操作法30项,区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12家。今年我区已新增全国技术能手1名、浙江杰出工匠1名、浙江工匠9名、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名、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区级技师工作室5家、区级首席技师10名。
今年是技能人才培育纳入省级实事的第一年。目前,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29.79万人。我区成立深化“未来工匠”培育工程领导小组,统筹“未来工匠培育基地”工作,区劳模工匠协会建立“未来工匠培育名师志愿服务队”和“未来工匠培育实践基地”,支持帮助学校开展匠心匠技培育教学。
以我区重点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我区还进一步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持续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截至目前,全区今年已新增社会化评价组织2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24家,全区试点企业(组织)总量达60家,今年共培育并发放等级证书8380本,备案数量和技能等级认定人数位居全市前列。
暖心保障 产改走深走实
除了为产业工人打通工作上的晋升通道,区总工会也积极发挥“娘家人”的暖心优势。
住房、就学、就医等,一直是产业工人关注的重点。我区重点打造“人才房+公租房+蓝领公寓”相结合、“实物配租+货币补贴”相补充的住房保障体系。今年全区已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房源2.87万套(间),超额完成全年2.7万套(间)筹建任务,完成量位列全省各区、县(市)第一。持续加大货币补贴保障力度,累计保障2804户,发放补贴1387.6万元;保障各类人才和大学应届毕业生7983户,发放补贴8276.4万元。
按照“依批次”“就近入园”原则,解决产业工人子女入园问题,完善重点产业园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覆盖,最大限度满足产业工人医疗需求,为产业工人提供暖心保障。开通产业园区定制公交专线,2022年新辟线路6条,优化调整19条,共为73家企业开通96条定制班车,切实提高产业工人出行便利性。
针对新就业群体,我区还组织开展“工享乐生活共富乡村游”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新”专场疗休养活动。组织全区100余名劳模工匠分批赴丽水、湖州、舟山三地开展“喜庆二十大·建功新时代”2022年度劳模工匠疗休养活动,充分保障产业工人疗休养权益。
此外,区总工会还不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建立“线上+线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总结提炼保障职工待遇的“萧山经验”。同时,大力开展法律宣讲下基层,实现职工维权站(室)全区村(社区)全覆盖,有效建立起多方力量参与的“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职工获提升、企业得发展、工会有作为。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健全产业工人技能培育体系,完善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优化产业工人权益保障体系,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长效机制。聚焦重点难点、加强沟通协调、合力创新突破。确保在现有基础上形成更多具备首创性、精准性、引领性的改革成果,努力为全省非公企业产改工作提供更多的“萧山经验”“萧山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