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稿 记者 刘殿君 本版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前几日,一支有着50人左右的“小分队”,“溜进”一个层高20多米、占地5000平方米的车间,像面对“新物种”一样,饶有兴致地认真“侦察”起来。
这个被称为“杭州市未来工厂”的智能车间,平时是不对任何人开放的,以防“泄密”。原来,当天前来“取经”的是全区装备制造业同行们,他们来到这家“藏”在奔竞不息钱塘江畔的“兄弟企业”:南阳街道速博雷尔公司。
参观者发现,被隔成两层的偌大生产车间内,时而飘出有节奏的不同“音符”,像是演奏着“轻音乐”,余音绕梁。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十台个头大小不一的“机器人”,在目不斜视不知疲倦地挥舞着“机械臂”工作。
让参观者感叹的是,这座机械生产加工智能车间,竟然干净整洁一丝不染,功能分区明晰清爽,室内空气洁净清新,根本不像机器轰鸣、人声嘈杂、杂乱无序的传统生产厂房。而更让大家“惊呼”的是,上下两层作业区内,操作人员还没有“机器人”多, 仅为个位数。
“蜗居”在南阳街道的一家并不起眼的“小企业”,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吸引来全区同行“老大哥”“师傅们”前来观摩学习呢?
20岁“小字辈”企业:“我们只做减速机”
装备制造业,历来是萧山经济版图中的“当家花旦”。
万向钱潮、亚太股份、友佳精密、兆丰机电、杰牌传动、紫光恒越等数百家“老中青”优质公司,为萧山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我区众多动辄“年过半百”的老前辈企业相比,成立于2003年11月、起步只专注于从事减速机制造的速博雷尔,可谓是后起之秀,或者是“小字辈”了。
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浩浩钱塘江水,惊涛拍岸,气势恢宏,她孕育了潮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潮都南阳人。土生土长在钱塘江畔的南阳人高炯和他的“合伙人们”,就将速博雷尔诞生在了自己的母亲河畔。
高炯是速博雷尔创始人之一。“徐徐图之”,是他对企业发展持有的稳健态度,也是对市场规律的尊重。
20年前,当年30岁的高炯和另外两名创始人就有了用“愚公移山”精神打造“百年企业”的想法。
这样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从创建之初租厂房生产开始,始终没有离开过南阳,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外同行业知名的减速机专业制造商。
速博雷尔一直专注于减速机传动领域。在蜗轮蜗杆减速机系列、RSKF齿轮减速机系列、行星减速机系列的通用减速机专业制造方面,“乐此不疲”为用户使用体验提供最佳“驱动方案”。
也许,萧山经济的韧性,就藏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的坚持中。
正是源于这种“聚焦”的朴素态度,多年来,积累了一批各个行业的优质用户。也正是因为速博雷尔更关注产业场景的沉淀和技术的积累,才能用耐心深耕赢得穿越周期的能力,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据统计,速博雷尔的销售网络已遍及全国,并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销机构和代表处。
“即使是在三年疫情期间,速博雷尔也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反而在这期间,我们依然采取线上线下形式,保持和国内外客户紧密联系。并千方百计完成了客户以下的订单,即使亏本生产交付也不让客户失望。”50岁的高炯,看起来依然精力充沛,劲头十足。
智能化改造:建设亚洲产量最大RV减速机制造工厂
与“徐徐图之”并不相悖的就是“谨慎疾行”,这是争分夺秒、舍我其谁的势头。
随着产业创新的不断深化,“低垂的果实”早已所剩无几。企业若没有抢先锻造足够坚硬锐利钻头,已经难以穿凿厚重的创新岩层。
不满足于传统制造业的“叮叮当当”的生产模式,羽翼渐丰的速博雷尔决定大胆自我革新,向更为广阔的驱动领域发展,朝着绿色环保、新能源替代、自动化等方向看齐。
说干就干,速博雷尔与日本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日产5000台RV减速机全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改造。这是公司创建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总投入近2亿元。
之后,速博雷尔又继续向自己“开刀”,用数字化智能化彻底改造企业,走上快速迭代升级之路:速博雷尔成了同行中首个“吃螃蟹”的企业——建造国内首家RV蜗轮减速机智能制造工厂。
如今,走进速博雷尔的智能厂区和办公区,首先映入眼帘就是大幅标语——“我们只做减速机”。同样的标语,还出现在厂区的墙上和各大屏幕中,犹如烙印一般。
高炯坦言:“为了将减速机产品做精做专,现实也逼迫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颠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我们也在自己的领域进行着探索。”
如今,速博雷尔全自动化生产线项目通过三菱规划设计及旷视河图系统调度,包括AI+堆垛机、激光导航Slam AGV、AI检测等智能物流设备,大大提升了企业仓储的空间利用率和拣选效率。同时,实现了物料信息的可追溯,且以物料的自动流转,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对人员的依赖性。
智能改造充分发挥了“人、机器和IT的协同”,实现了柔性生产,降低供应链、工程链全过程成本,达到削减企业的总拥有成本以及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
历时近两年“釜底抽薪”般“手术”改造,新智能化工厂于2021年9月交付投产。效果立竿见影:产能从初期的日产3000多台,增长到了5000多台。
现在,随着流程再造技术升级,产能大幅提高,逐渐成为亚洲产量最大的RV减速机制造工厂。改造后,新车间生产人员从400多人减少到80人,但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精度等严苛的行业产品技术指标提高2倍以上。如今速博雷尔产品的质量、交付速度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国内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
智能制造升级: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
在速博雷尔智能车间二楼的一个角落,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屋”。
记者走进去发现,一个超大屏幕挂在墙上。屏幕上被有条理分割成几十个“方格”,无数个“小星星”在闪烁,各个“节点”上数字适时变化。
原来,这是智能生产车间的“中枢大脑”。
车间内加工、生产,运输、包装、库管,出库等各个要素,都被它准确控制、记录、更新、传递、提示。生产管理人员根据“智慧大脑”帮助,极为精确地适时监测。
车间内“智能机器工人”就是在这种“指令”下高效工作着。
在速博雷尔智能工厂,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多台三米多高的“机器人”。它们“关”在封闭铁丝网内20多平方米的“铁笼”,两只机械手不时360度挥舞,将它四周摆放的零部件准确无误地送到位加工。
工作人员笑着说,一台机器人抵我们工人10多个,“人家”质量还比我们高。
这仅是速博雷尔智能化的一个“插曲”。
其实,速博雷尔还有更大的“野心”: 今后构建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系统,打造2.0升级版智能工厂。
从制造到智造,公司销售经理王少杰见证了速博雷尔这几年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直面市场客户的他,对此更有体会。
在今年2月9日全区装备制造产业链“十链百场万企”对接会上,王少杰面对台下的同行,目光炯炯、信心十足。
他在路演时自豪地介绍,速博雷尔生产的产品,得到素以制造业闻名的欧美市场客户高度认可,订单量激增,老外们都发自内心地赞叹:“没想到萧山的企业能造出质量这么高的产品,甚至超过了他们。”
付出收获成功,坚守渴望未来。
去年,速博雷尔就获得了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杭州市绿色工厂、杭州市未来工厂多项含金量十足的荣誉,并通过浙江制造标准认证评审。
发展无止境,公司新建的另一个3万平方米的智能工厂,也已经投入运营。
从草创到穿越风雨,再到形成行业洞见,速博雷尔从新的维度和空间中寻找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