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适当运动是恢复身体状态的良方。那么春天该如何正确运动?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前后要注意什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斌进行了权威解答。作为资深马拉松跑步爱好者的他,结合自己多年跑步健身的经验,告诉大家如何科学动起来。
春天适合哪些运动?
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春天,孕育着新的希望,昭示着新的开始。但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可望而不可即。对于什么是适合春天的运动这个问题,赵斌给出的答案是:春天最适合进行亲近大自然的户外运动,如走路、骑行、慢跑、登山等。春天少有极端天气,不冷不热,空气清新,户外运动的舒适感强。这个季节,可以选择的户外运动方式也有很多,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和不同健康状况的人。
怎么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
合适的运动强度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运动强度过大,会给身体带来损伤。运动强度不够,对健康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要想有一个好的身体,就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合适是针对每一个人来说的,要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有无基础病、平时运动量的多与少来决定。
普遍适用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赵斌认为,不管选择何种运动方式,运动过量都会导致心率增快,疲劳感不易缓解。因此,除了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外,主要应关注心率和身体的疲劳感,这既简单易行又比较准确。
以跑步为例,随着运动者逐渐适应合适的运动强度,跑的距离会越来越长,跑的配速会逐渐增快。这时,心率并没有随着跑步的距离增加和配速的加快变得更快,疲劳感会很快消失,这就是合适的运动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阳康”后,大家还是应尽量对运动强度有一些保留,可选择平时运动强度的50%,最高到80%。把运动作为促进身体复原的一种方式,而不要过于看重此时的运动量和运动成绩。
运动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赵斌表示,在运动前,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简单评估。观察身体有没有不适症状,有没有运动的欲望,睡眠是否充足,天气状况如何等。运动时最好不要空腹,运动前可适当补充一些香蕉、碳水化合物等。如果选择跑步,跑之前做一些拉伸动作,开始跑的速度不要过快。
运动结束后,也不要马上停下来,应该做一些拉伸放松活动。特别是跑完步后,要看看心率反应,感受心跳快不快,能否马上恢复到正常的心率水平。同时,也要看运动后身体的疲劳感是不是可控。评估运动后身体的状态,决定下一次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春寒料峭,跑步的着装需要注意什么?
虽然说春天到了,但有些地区室外温度依然很低,最低气温在0℃以下。因此,运动前在着装上做好准备,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在冬春季运动的交接。赵斌给大家分享了跑步时的着装——
早晨气温比较低,所以需要解决防寒保暖的问题。可以先穿上一套紧身衣,既可以固定肌肉,又有保暖的效果,再穿上一条偏薄的运动裤和一件偏厚的运动上衣,围上一条薄围巾,戴一双厚的登山手套,穿一双厚的运动袜。选择一身合适的保暖运动服装,既不影响跑步,还可以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