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牵动着千万家庭,是国家重视、社会关切的重点群体,是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最重要的两端。近年来,我区持续聚焦“一老一小”工程,顺应百姓期待,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升级、人才体系不断优化,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编织起一张“一老一小”的守护网。今年,区民政局以护航“一老一小”为着力点,以三大行动为主抓手,通过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提升基本养老服务、深化建设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等工作,在提质提效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保障“一老一小”的服务需求。
■文/孔亮燕 贺军
行动一:
全力推进
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
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最受市民关切,也是政府工作的大事。为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今年以来,区民政局抓好统筹规划,全力组织实施,通过规范建设标准、组织协调推进、强化考核督导等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标任务
2023年,由区民政局组织实施的省市区各级民生实事任务共有4项:
○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00张;
○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80人;
○为24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置智能服务终端;
○为6000名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迭代更新“安居守护”智能安全监测设备。
举措进展
在推进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建设方面,按照全省统一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改造实施方案》要求,遵循“单元式布局、居家型布置、功能化配套”的原则,通过用好存量专区床位、发掘改造点位潜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加快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全年计划建成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03张,目前已确定养老机构5家,已完成建床89张,预计5月底前完成建床任务。
在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教学,不断增加持证护理员人数,提高养老护理员队伍持证率,优化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截至目前,129名养老护理员已完成培训,预计于5月底前完成新增持证任务。
在村社照料中心配备智能服务终端建设上,围绕无感测流量、刷脸支付就餐等功能,制定相关数据规范和设备选型清单,为村社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备智能服务终端,并完成智慧养老社区模块迭代。目前已明确24家实施机构,预计5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并实现常态化运行。
在为独居老年人免费安装“安居守护”智能安全监测设备上,根据市级民生实事项目责任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区级实施方案,为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迭代更新“安居守护”智能安全监测设备,实现数据上下贯通。预计11月底前完成6000户安装任务。
行动二:
全面提升
基本养老服务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养老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关系到全社会的幸福程度。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今年,区民政局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全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纳入2023年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力求保障每一位老人都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目标任务
○进一步深化“公办国营”(公办养老机构国企集团化运营)养老服务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专业化连锁运营;
○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新一轮布局、达标和提升改造,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
○全区三星级以上照料中心占比达到55%以上,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550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数量不少于1100人次;
○新增康养联合体不少于6家,助餐服务机构总数达到150家以上,实现助餐服务村社全覆盖,推进“全城通吃”智慧助餐场景试点扩面;
○办好浙江(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和杭州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
举措进展
在深化“公办国营”养老服务模式方面,做好转型运营文章,为老年人提供普惠的机构养老服务;进一步实现专业服务延伸,拓宽居家养老服务辐射面;进一步探索三色监管模式,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水平。
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方面,首批119名低保低边家庭老年人纳入区家庭养老床位建床对象,后期将整合民政的家庭养老床位、居家上门服务,卫健的家庭病床、居家康复护理,残联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等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环境下的整合场景。
在康养联合体建设方面,已累计建成康养联合体7家,覆盖6个镇街。目前已初步筛选8个康养联合体建设计划,预计9月底前完成建设。
在数字赋能方面,迭代优化区级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支持医养康护“居家一张床”,推进老年食堂“智慧餐台”配备全覆盖,逐步推进与杭州“全城通”老年智慧助餐系统互联互通。
在承办一会一赛方面,高质量办好一会一赛,以会为媒,全面展示我区康养体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以赛促学,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水平。
在政策宣传方面,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积极引导有资质的服务机构、老年人及家庭广泛参与,协同提升居家养老的功能和水平,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愿望及需求。
行动三:
深化建设
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
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始终是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区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社会参与,以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创建成果,做好全国未保示范区创建的后半篇文章,切实提升未成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体化运营;
○出台《杭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服务规范》;
○完成8个杭州市儿童友好社区创建任务;
○推进“萧伢护”未保站智慧服务省级试点场景推广应用和功能升级。
举措进展
在区未保救护中心实体化运营方面,依托区社会福利中心、蜀山街道场地、人员和设施,进一步完善方案,加快推进区未保救助中心实体化改造。
在《杭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服务规范》编制方面,将《杭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服务规范》制定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做好过程跟踪和业务指导工作,目前已引入第三方启动初稿编制工作。
在市级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方面,纳入年度工作清单,梳理建设内容,明确建设重点,目前已完成第一轮摸排和培训工作,开展第二轮实地走访摸排,预计于3月底前形成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名单。
在“萧伢护”未保站智慧服务省级试点场景建设方面,纳入年度工作清单,整合跨部门平台数据,深化系统建设,构建集态势感知、数据治理、应用协同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智未保数字化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