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8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戴村“映山红”惊艳了研修班老外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记者 童宇倩  

  说起戴村映山红,放在前几年,人们的印象是云石群山上,摇曳生姿的“红娘子”;现如今,再提起“映山红”,人们便把目光投向大石盖村,望向青翠田埂间那座挂着“映山红”标志的小平房,称赞它是“数字治理,村民共建”的振兴壮举。

  昨日,发展中国家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修班走进萧山戴村,参观学习戴村“映山红”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工作。来自莫桑比克、乌拉圭、斯里兰卡等国的28位外国友人,实地感受萧山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变,不断解锁乡村“数智”密码。

  行走在乡间小路,干净的街道、整齐的农田、美丽的别墅,无不令来自莱索托的Mpele Hlabi印象深刻,“我还是第一次深入到萧山新农村,本以为只能看到农田,没想到这里的农村既有大片农田,又有栋栋别墅,打开了我的新世界。”

  在“映山红”未来乡村研究中心,大家参观了当地数字化的发展史和成就。“工分宝”是戴村特有的乡村数字治理平台,以实名制方式为每一户人家制定了独一无二的“村民码”,并依托微信小程序,记录村民为村庄建设作出的贡献,最终造福村民回馈乡村。“映季”是一款全过程可追溯的交易平台,用于探索如何加强产业链后端的农村生鲜电商销售。

  “现在的乡村应用了很多新技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乌拉圭国家工业产权局工作人员Silvana Rodriguez,对萧山乡村数字化治理手段赞不绝口,“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动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建立村民信用体系;农户不仅可以生产农产品,还可以通过电商服务销售他们的优质产品,这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从“映山红”未来乡村研究中心离开,步行至映山红茶社的途中,大家沿路参观映山红蔬菜基地。这片基地,原先是房前屋后荒芜杂乱的废地,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了大片整齐有序的菜地,每块田都被相应的农户认领。“改造产生的垃圾是如何清理的?”“村民自种的黄瓜年产量有多少?”“农户种植农产品的化肥比例和有机肥比例是怎样的?”现场,外国友人们抛出连环问题,“映山红计划”发起人、映山红农业科技董事长孙国柱耐心为他们一一解答。

  此外,在此次乡村行过程中,外国友人还了解了篾编工艺、传统服饰技艺、箍桶技艺等多项萧山非遗,品尝了红茶、草莓等美食。

  “虽然我在中国生活生活了10年,但还是第一次深入到萧山新农村,感受这里的建设发展,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来自罗马尼亚的Boris Cremene告诉记者,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对萧山农村的感受,那便是“Wonderful”。“10年间,中国农村的发展速度快到令我无法想象,这里的乡村美好得就像一个天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新媒+
戴村“映山红”惊艳了研修班老外
群众点题 纪委监督
无障碍环境提升改造有新进展
北干街道开启文明迎亚运六大专项行动
进企问需 人大“温度”助推企业发展“加速度”
余长青:老骥伏枥“退而不休” 志愿服务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