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3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在职职工医疗互助全程智能化

改革“小切口” 筑就共同富裕“大场景”

  本报讯(记者 童宇倩 通讯员 俞立)“叮”,手机上弹出一条来自区总工会的消息提醒:您有新的医疗补助可以申请。登录在职职工医疗互助移动端,提交线上补助申请,并授权系统对医保和卫健数据进行查询。2—5个工作日内,系统就会自动把补助款项发到职工银行卡里。

  这便是区总工会正在开发建设的在职职工医疗互助数字化系统。作为杭州市总工会数字化试点,该项目于去年启动,预计今年7月试运行,将借助“数字化”手段,“一站式”解决在职职工医疗互助补助申请、审核发放,实现医疗补助应补尽补,提升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主动提醒申报  全流程数字化

  目前,全区在职职工医疗互助年参与职工数达到28.6万人次,办理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业务时,一方面,职工需要手工拍照并上传各类医疗凭证,办理手续繁琐;另一方面,后台审核需要人工逐一办理,平均审核打款时间长达1个月左右,审核工作繁重。同时由于需要职工自主申请,补助覆盖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该痛点,区总工会的在职职工医疗互助数字化系统项目应运而生。“我们打通了医保、卫健、上级工会系统等部门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多跨协同、共建共享。”区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现有在职职工医疗互助规则构建智能化算法,变职工上传资料为大数据多跨协同,变职工个人申请为工会主动提醒职工申请,变补助人工审核打款为全流程数字化智能运行,实现智能提醒、智能申报、智能审核、智能打款。

  据了解,该系统上线后,预计补助发放周期将从原来1个月缩短至最快2天,区内每年补助人次将大幅提升,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将扩大医疗互助惠及覆盖率,做到应补尽补。

  培育“数字大脑”  实现精准补助

  “一键申请补助”听起来很酷炫,但也不免令人好奇:系统是如何做到精准智能提醒?又是如何精确进行智能审核?

  原来,这里面运用了不少数字化手段。“我们正在训练一个‘数字大脑’,它可以通过学习,从以往大量的卫健、医保医疗数据和医疗专家对职工往年补助申请的审核结果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区职工发展研究中心数字化总监许立说,系统在收到职工申请后,“数字大脑”便会对职工的医保和卫健数据进行采集,并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判断案例是否属于重疾或除外责任,“这样可以精准识别职工是否符合补助条件。”

  当然,让“数字大脑”运作的前提是,需要职工授权医保和卫健数据。授权后,“数字大脑”便会自动抓取符合医疗补助申请条件的职工信息,并发送短信提醒。比如职工当天就医产生了费用数据,第二天“数字大脑”就能了解到情况并及时提醒职工申请补助。

  此外,对于一部分区外就医的职工,在职职工医疗互助申请时仍需拍照上传,不过系统运用了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可以从图像文件中自动识别文本,再交由“数字大脑”处理。对符合补助条件的职工,“数字大脑”将根据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业务理赔规则进行智能核算,计算出最终审定金额,并自动对接财务系统打款到职工账户。

  改革“小切口”,筑就共同富裕“大场景”。从以前简单的填报系统,到如今全程智能化,在职职工医疗互助数字化系统不仅让申报程序更简单,也让数据挖掘更直观,对区总工会后续开展精准帮扶救助工作、全面了解区内在职职工医疗互助工作情况等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助力共同富裕、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举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梦笔桥
   第04版:文化 悦读
改革“小切口” 筑就共同富裕“大场景”
“红色力量” 护航亚运核心圈
领跑全省 131家萧企加冕省“专精特新”
防范灾害风险 平安护航亚运
缓解“停车难” 今年将再建5200个停车位
市临空建投集团:重点工程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