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2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导演变演员 学生成为课堂小主人

把课本“搬”上舞台 这所学校让教育更有“戏”

《小英雄雨来》
《九色鹿》
《十二生肖》
《小红帽》

  ■记者 潘佳佳 通讯员 冯国丽

  亲力亲为、为百姓着想的西门豹治邺,勇敢机智、宁死不屈的抗日小英雄雨来,正直善良、热爱自由的汤姆索亚……近日,在新街小学,不少课本中的经典人物“穿越”到了校园。这里正在举行“悠悠文墨贯古今 剧韵飞扬书香情”课本剧展演活动。

  同学们穿越历史时空,探秘经典文化,把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剧情高潮迭起。台下观众,时而欢呼雀跃,拍案叫绝;时而蹙眉,屏息沉思;时而欢笑,前俯后仰,大家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

  打磨演技,

  小演员让语文课活起来

  舞台上,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用角色扮演创新展现经典故事和名篇佳作。他们以真挚朴素的情感、惟妙惟肖的表演将“剧”中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其中,课本剧《小英雄雨来》带领同学们走进那个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切身感受了小雨来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九色鹿》告诉同学们做人不能背信弃义,要信守承诺;《小红帽》则融合了舞蹈、歌曲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童话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

  一台好戏,离不开对剧本的反复打磨。为了达到最好的舞台效果,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从剧本筛选、人物设定、场景布局、对话设计等进行全方位思量探讨,最终完成剧本的创作。同学们自己当导演、编剧、道具组成员,在近1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都会在繁忙的学业中抽出空余时间去排练,去打磨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同学们从最初被选上时的兴奋,到初次排演时的不知所措,再到每个动作和表情的反复练习,不断走位,直至最后定格成一幕幕挥洒自如的精彩演出。这期间有汗水,也有泪水;有抱怨,也曾想放弃,但最终,还是被心中的那份热爱与执着打败了,成就了作品,蜕变了自我。

  503班的雨来扮演者莫宇轩同学说:“这次排练,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我们用了快1个月的时间换来了这10分钟的演出,虽然我和小伙伴都觉得很辛苦,但回想这一切,又觉得值得了!雨来的爱国精神值得我学习,正如书中所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今后,生活中的困难也好,挫折也好,再也不会让我退缩,我将克服困难,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302班的叶一宸同学说:“我发现在设计台词时,为了达到趣味性,可以在原有人物对话的基础上‘添油加醋’,让剧本变得更加有味道。音乐一响,我仿佛置身于山野间,为九色鹿打抱不平。我发现,每一次排演,每一次都充满了惊喜与挑战!”

  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动情演绎,新街小学王宇颖老师激动地说:“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也是一次对文本深度解读的体验。小小的课本剧承载着孩子们对语文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悄悄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他们在阅读、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团结、合作,为成长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科融合,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演一演,胜千言。”本次课本剧展演将有关教材内容改编成剧,是集舞蹈、音乐、文学、绘画、表演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剧中,孩子们化身课本中的人物,让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剧目精彩“上映”。舞台上,同学们演出时的紧张与激动,对自己表演的自信与认可,以及对老师们用心付出的感谢,都汇聚在一起,变成了一幅幅立体生动的画,使课本剧活了起来。“在排练中,我们是百变小能手,是导演,是演员,也是设计师、策划师。所有的道具、服装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准备的,特别有成就感。” 402班的贾子潇同学还说,此次自己能做“主角”,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指导,让他感受到了表演的乐趣、文学的魅力。

  从班级“小课堂”走向剧本“大舞台”,老师们将课本内容化抽象为形象,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学艺术走进同学们的心里,激发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在“课”中学,在“剧”中悟,做到了“在活动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这种学习方式的创新,让课本活起来,让思维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让文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当课本剧的余音萦绕在舞台上方时,新街小学已开始进一步促进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深入融合,让更多的学生在书香浸润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亚运
   第04版:影像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第07版:小记者
   第08版:教育
将图书馆打造成第二教室 这个学校做法亮眼
新书架
把课本“搬”上舞台 这所学校让教育更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