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韩柳青 通讯员 俞可欣)近日,位于萧山围垦的芦笋科技小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由浙江省科协牵头、省科技小院联盟吴良欢老师带领的中国农业大学暑假实践小队,学农青年把课堂学习和乡土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芦笋科技小院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卢钢教授,佳惠农业负责人施渭尧的带领下,实践小队深入田间地头,聆听芦笋产业故事,了解科技兴农的具体实践。
科技小院是什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是由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实施,以农业、农民、农村为对象,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连接着高校、企业和人才,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
今年,浙江省新增54家“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浙江萧山芦笋科技小院就是其中之一。“浙江萧山芦笋科技小院”设立在杭州佳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施渭尧自2000年创办杭州佳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后,就在芦笋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上一发不可收拾。仅小学文化水平的施渭尧,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田间种植芦笋,在实验室研究芦笋,去国外考察芦笋,他自主创新了大棚芦笋栽培二次留茎三次采笋管理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乡土的“实践”,孕育了优质的芦笋,“佳惠”牌芦笋更是连续多年获得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来到这里,我们与芦笋来了个‘亲密接触’,更深入了解到了与芦笋相关的知识,也参观了佳惠农业在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上取得的成果。小小的一根芦笋,要种植培育好,学问真不少。” 在芦笋展厅内,实践小队的成员纷纷感叹于“实践”与“科技”的力量。
在芦笋种质资源种植区,实践小队成员听取了关于芦笋种植和采收的知识,了解到了芦笋种质鉴定和新品种选育的过程。随后,技术人员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了公司这些年在芦笋产业上的积淀成果。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并就芦笋品种、种植、产业发展等问题与科技小院专家和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参观调研活动,深耕农业多年的“老农民”们看到了新时代学农青年们对农业发展的关切,听出了他们建设农业强国的信心和决心。队员们也在本次实践中切实感受到农业从业者的坚守和热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所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只有在田间地头读研,脚踏实地,才能在实践中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