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丹丹
八年蓄势,只在今朝。
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盛大开幕。
这16天,作为主阵地的萧山,迎来“高光时刻”。全亚洲的体育健儿齐聚这里,共同创造属于亚洲的荣耀时刻;全世界的目光聚焦这里,共同见证这场精彩纷呈的体育盛宴。
亚运之于萧山,是机缘,是荣耀,更是期待。
当圣火熄灭,帷幕落下,当挥手说声再见,欢笑成为记忆,亚运,在萧山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一次次力与美的激荡、一声声团结和友谊的呼喊、一次次热爱和勇气的挥洒中,在亚运的精彩协奏中,“流量”已变为萧山“留量”。
在创造历史的亚运盛会中,萧山快速实现以赛谋城,城市内核竞争力澎湃进取,外部张力汹涌新生,民众向心力铿锵向前。
朝着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奋进的萧山,蕴藏的无限魅力,如弄潮儿,一浪高过一浪。
以赛为窗 展现萧山精神
开幕式上,当“数字火炬手”抵达现场,主火炬塔形如钱江大潮缓缓打开。旁白响起:“19根火炬象征着第19届亚运会,喻示着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拼搏精神……”
现场,坐在观众席的萧山人王浩,心潮澎湃,“本届亚运的拼搏精神,就是我们萧山精神。”
的确,“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是刻在萧山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是这座城市赓续向前的内核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萧山人,正是传承和发扬着萧山精神,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为鲜活的一个样本。
“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与现代城市的高成长性有着高度的内在相通。萧山城市的发展,需要强有力内核精神力的助推。
当亚运精神,与萧山精神不谋而合,注定心心相融,火花四溅。
自2015年,亚运主场馆落地萧山开始,“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精气神,就贯穿于亚运建设保障的方方面面。从亚运场馆建设、城市配套完善、文明素养提升,到赛事侧安保、城市侧守护,每一道关口、每一个细节,都让世界看到了萧山速度,感受到了萧山温度。
作为杭州亚运会所有筹办区县和协办城市中亚运场馆最多的地区,萧山共有亚运场馆17个,其中比赛场馆9个,训练场馆8个,约占总场馆数的20%。同时,亚运村、主媒体中心、亚运赛事总指挥部等一系列核心涉亚点位也在萧山,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更是各国来宾到访杭州的最重要门户。
以国际大都市的风范,迎接世界瞩目的目光,我们更加自信;当城市被体育竞技赋予新的生机,奋力拼搏、超越自我成为全城的呐喊声,我们更有活力;用满腔热忱坚守岗位,用执着担当护航亚运盛会,在“一切围绕亚运,一切服务亚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我们更加团结……
经过亚运大考的洗礼,萧山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又得以不断丰富。亚运,正充分释放出萧山这座城市的源动力,朝着更快、更高、更强迈进。
以赛为桥 传递萧山文化
盛会期间,在杭州亚运村、主媒体中心、官方接待酒店等地,萧山花边、南宋官窑、丝绸画缋等萧山文化元素频频亮相,吸引了海内外宾客纷纷驻足体验。
亚运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一次绝佳展示机会。以亚运为舞台,萧山让世界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火花闪耀。萧山,被世界看见。
在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展陈着由艺术家纯手工打造的独木舟。一叶扁舟,复刻了萧山跨湖桥的“中华第一舟”,既昭示着亚运之“舟”在此启航,也喻示着“萧山号”巨轮扬帆向未来。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