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亚运 让世界再识新萧山

  (上接第1版)

  省级非遗绍剧《美猴王》亮相亚运主媒体中心,萧山区非遗传承人通过精彩绝伦的技艺展示和表演,与中外朋友共同欢度国庆,一项项传统技艺引起大家的连声赞美。

  亚运与萧山文化,如期而遇,顶级赛事与八千年文化因子,就像一次水到渠成的相逢,在紧密勾连中,获得惊艳一瞥。

  “我们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准备了超50场的非遗市集和30余场‘文艺赋美’表演,展示萧山地域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客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到传统手艺的乐趣,一些活动现场还准备了很多具有互动性和体验性的环节。

  中秋当晚,在运动员村文化小屋的智能篆刻机前,就围满了等待的运动员。选字、上墨、拓印,来自印度的Gurinder Singh Osan体验了一把活字印刷,举着“天涯共此时”的字条开心地合影留念,“可以刻上自己的中英文名字带回去,我觉得很有意义。”

  江南风情、钱江潮涌,一场场萧山传统文化的“沉浸式”表达,是“最萧山”的热情呼唤。

  “对话亚洲”亚运文化季系列活动精彩启动,围绕“文化生活”“文化交流”“宋韵美学”等主题,邀请大咖走进萧山,在湘湖畔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萧山。

  在亚运官方接待酒店、非遗酒店等举办“钱塘潮涌”非遗市集活动,特别是在金马饭店、众安假日酒店等官方接待酒店的非遗产品受到境外宾客的青睐。

  文化,是与世界交流的最好语言。时光流逝,惟有文化的力量经久不衰。后亚运时代,萧山如何让城市文化更具国际亲和力?凝练城市文化符号,活化文化基因,突出城市特质,强化文创赋能,这些都成为萧山的“破圈”之道。

  同时,还不妨从“好听、好玩、好看”入手,挖掘能够与国际接轨,易于激发各民族情感共鸣的传统文化要素,借助数字经济、文创优势等,打造更多能够展现萧山城市精神的艺术作品,持续推动萧山核心文化基因IP化、生活化、产业化、国际化,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中外交流更加生动,让世界从此记住萧山,爱上萧山。

  以赛惠民  点亮幸福生活

  成就奥林匹克经典时刻的,从来不只是金牌。

  城市的主体是人,亚运会带来的变化终究要通过萧山市民体现。

  因为有亚运,我们的格局不断打开;因为有亚运,我们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因为有亚运,我们的生活悄然重塑。

  强骨架,城市的承载能力快速提升:

  高效率推进快速路网建设,让城市交通循环“通”起来;高质量深化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创建,让人居环境“靓”起来;高标准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美丽城镇建设、城乡风貌提升,让村容村貌“美”起来……

  如今,走进萧山街头巷尾,一个个亚运城市标志性成果已经显现。

  优品质,市民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运动空间不仅被迭代升级,且遍布全城。早在亚运筹备阶段,各场馆就加强综合利用,推进惠民开放,最大限度发挥亚运场馆的作用,让百姓提前享受到了亚运带来的“红利”。亚运之后,这些场馆也将“还场于民”。如,萧山体育中心体育场、临浦体育馆、瓜沥文体中心,或将恢复其体育与会展功能,或将通过引进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会、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

  运动健身也融入市民幸福生活,成为必不可少的“组件”。今年以来,萧山文体设施建设“持续加码”,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已达6.7万平方米,共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176个,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创新性破解了“群众运动去哪儿”的难题。

  通过亚运全域环境品质提升等行动,萧然大地美出新范式。初秋时节,行走在街巷林间,处处整洁有序、诗意盎然,“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愿景已成为现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时评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财经
   第07版:广告
   第08版:教育
衙前红色旅游风生水起
我区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启动
信息港小镇全力推进“无废景区”建设
假日经济碰上国际盛会 萧山消费市场活力十足
萧山医师获全国营养科普演讲二等奖
亚运 让世界再识新萧山
罗婆路社区开展游园欢乐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