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俗称“大莲花”,于2009年奠基开工,2019年竣工投入使用,成为一代杭州人的记忆。而在王露清的印象中,似乎还有一些特殊的情结。
2016年,王露清成为G20杭州峰会的保电工作者,在国博中心远远就能看到在建中的体育场,这是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观察“大莲花”。这一次次的遥望,似乎都在为王露清和“大莲花”的再次相遇埋下伏笔。
此次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保电工作,王露清作为第一批入驻亚运核心场馆“大莲花”的成员,终于再续前缘。这7年之间,王露清经历了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1年中国质量大会等多项重大活动保供电工作,以及迎来了儿女的出生。他不无感慨地说,看着“大莲花”就像看着长大的孩子一般。
日行2万步,
走遍“大莲花”每个角落
初到“大莲花”的时候,王露清对这座场馆并不熟悉,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走路”。他走遍了整个体育场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和细节。
他的工作是对场馆里所有的用电设备进行溯源和排查,每天在场馆里步行超过2万步是常态。他和同事们反复排查了体育场照明、大屏、音控、升旗系统等用户侧重要的电气设备,涉及插座、开关、照明等保电细节上万余处,排查整改了隐患缺陷500余条,对馆内插座、临时用电负荷等进行管理,对照场馆运行实际情况做好保障方案、应急预案等编制工作,确保电力设备在赛事期间可靠运行。
“我的脑海里已经有了场馆的高清地图,馆内的每个位置,都能第一时间定位。”即便如此,面对建筑总面积达22.9万平方米、总供电容量28460千伏安的巨大工程,王露清的工作仍然困难重重,甚至一次小意外,就可能导致好几天的工作都要前功尽弃。
作为“大莲花”9个保电责任区片长之一,王露清既要负责与场馆方沟通协调保电人员的工作安排,又要参加现场运维保电工作,但他觉得这样的工作忙碌又充实。
“赛事期间有很多的临时用电负荷设备接入,临时设施在可靠性上有所欠缺,”让王露清感到庆幸的是,正是有了充足的应急预案和时刻准备着的电力保障团队,最终在赛事期间顺利完成了保障任务,确保万无一失。
“马上出发”是青年工匠的常态
正如“大莲花”承担着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闭幕式和田径项目的比赛,是亚运场馆里的核心区和主战场,王露清所代表的无数电力工匠,也是亚运后勤队伍的核心战力。他们默默扎根基层,充分做好赛事保电准备,肩负亚运电力安全“守门员”的重任。这背后,是他们从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供电所、工作室开始的平凡故事。
从10多年前踏进供电服务站的大门,抄表运行、安装维修、低压运检、营销服务,王露清先后在多个岗位历练。电力抢修是项特殊的工作,常常需要24小时待命,没有正常的节假日,越是逢年过节、严寒酷暑,王露清的工作就越忙,“马上出发”是他在平日工作中的口头禅。
王露清把每一次的工作都当成和自己比拼的“擂台赛”,与自己不断过招,这也使他在各种技能比武中屡获殊荣。对他来说,本职工作和技能比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每次集训都能让他多学习一次理论知识和多提高一回技能水平,而他的知识体系又来源于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也正因此,王露清先后获评“首届萧山工匠”、“新时代浙江工匠”,工作室被杭州市总工会评定为“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为践行绿色理念,“大莲花”在建设之初就定下了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建造目标。而在这100年里,还将会有无数像王露清一样的工匠,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电力工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