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章瑜)日前,在杭州召开的2023平台经济与数字生态未来发展大会上,萧山卫健就医疗健康数字化改革工作分享了“萧山经验”。
区域医疗健康的数字化建设是一整套系统的工作。2010年,萧山启动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的优点和缺点也逐渐凸显出来。优点是方便了群众就医问诊;缺点主要集中在数据的互联互通方面,不同医院的数据库无法互通,导致区域内医疗资源无法统筹调配,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得不到有效解决。
针对数据无法互联互通造成的群众就医难、区内医疗资源难以统筹调配等问题,2021年萧山区卫健局以打造“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为目标,下定决心启动全区医疗健康数字化改革。
2021年,萧山区启动“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建设,逐步打通了区级医院和医共体的数据库,实现了7家区级医院、24家卫生服务中心和各社区、村站的数据互联互通,归集全区165万建档人群的检查检验、医院就诊、居民体检、公卫服务等数据,厘清了全区健康数据。
2022年,通过“健康大脑+”的数据提取,萧山区衍生出了以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为核心的“签E生”应用,在实现“家庭医生、全科医生、专科医生”三级联动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家庭医生签约、问诊、随访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
此外,萧山以深化分级诊疗为核心的“小病慢病不出村”“专病管理中心”和以传染病疫情防控为核心的“传染病多点监测预警处置系统”等惠民数字应用场景,陆续上线。
目前正值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期,不少孩子纷纷“中招”。在全区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控的过程中,“传染病多点监测预警处置系统”派上了大用处。它能监测预警发热、腹泻、皮疹、黄疸等传染病常见的10类症状,以及国家重点监测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的50多种传染病。该系统运用算法+模型,形成对全区医疗机构的实时预警信息采集,同时将全区 400 余家学校(含中、小、幼)的在校生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实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截至2023年年末,全区共有老年人口约3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7%左右。为此,我区又一次聚焦特殊老年人群养老需求,依托“健康大脑+” 数智治理能力,将卫健侧“家庭病床”、民政侧“家庭养老床”和残联侧“康复护理床”有机结合,“一床三融五件事”多元化居家养老模式让不少市民受益。
自“一床三融五件事”多元化居家养老模式推出以来,瓜沥先行先试,建立三部门共管床位152张,双方共管321张;已配备安装物联感知设备12560套,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康复护理工作向社区和居家延伸,社会养老关爱向特殊老人倾斜,形成了萧山区老年残障弱势人群的全方位健康服务管理体系。
医疗健康数字化改革是打造共同富裕“健康萧山”的金名片。下一阶段,萧山卫健将在健康跑道上继续前行,努力在医疗数字化应用改革中发力,打通就医堵点,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保障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提升就医体验。